会议指出,持续推出减税降费措施,让企业轻装上阵,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我国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会议确定,在今年已出台4批政策减税降费7180亿元的基础上,从7月1日起,一是将建筑领域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上限由5%降至3%。二是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取消其中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标准降低25%。三是降低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农药实验费、公安部门相关证照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四是暂免征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费。采取上述新措施,预计每年可再减轻企业负担2830亿元,合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其中降费占60%以上。
来源: 人民日报
改革难在推进方式
天然气价格改革之初也面临着矛盾交织的局面:一方面国内价格水平明显低于可替代能源,生产和进口企业亏损严重,供应积极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从2003年到2013年连续十年消费增速接近20%,市场供不应求,冬季用气高峰供气紧张局面时有出现,对外依存度连年快速攀升。
“在此情形下,如果单纯大幅度提高价格,国内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有限,势必面临极大阻力和压力。”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介绍,经过反复权衡,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改革最终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推进路径,“先增量、后存量”“先非居民用气、后居民用气”“先试点、后展开”“先理顺价格、后适时放开”,减轻了改革阻力,确保了改革平稳有序。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占国内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已实现由市场主导。
“管”起来有时候更难
作为价格改革硬骨头中的硬骨头,电价改革的突破口就在“管”,而不仅仅在“放”。我国电价长期实行政府定价,电网企业在“买电”和“卖电”两头“双重垄断”,通过收取两头价差获取利润。要放开电价的政府定价,进行市场化调整,首先要改革的就是政府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模式,要对电网实行科学、透明、规范的监管,让电网企业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收取“过网费”。因此,“管住中间”的输配电价改革就成为“放开两头”即发电侧与售电侧价格的基础,也是撬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输配电网的成本监审又是“管住中间”的关键。
来源:天然气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