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行业新闻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今冬LNG价格趋于理性 市场保持微妙平衡

来源:本站 更新:2018-12-27 18:50:37 作者:佚名 浏览:1407次

截止目前,2018年供暖季的国内液态市场,与去年热闹非凡的行情相比,显得有些平静。

 

进入供暖周期以来,国内LNG价格在4000-6000元/吨左右的水平徘徊。对照上一年供暖季的LNG价格走势,(2017年11月15日之后)国产LNG价格曾出现过十八日连涨,从3850-4350元/吨一路迅速高走到8000-9000元/吨,甚至破万。暴涨的态势,也一度引发整个能源领域对于天然气利用的热议和反思。

 

“去年(的LNG价格)是不正常的,今年的价格才是正常水平。”这是多位LNG从业者给出的评价。在他们眼中,2017年年末LNG价格的飙升,源自人为因素的干扰。由此带来的短期暴利,并不利于终端市场的长期维护。尤其对于早年凭借低价将市场慢慢培育起来的液厂供应商来说,上个冬天市场的疯狂令他们感到不安。

 

“现在是,下游用得起,上游有钱赚,双赢。”多位北方液厂人士表示,今年的LNG行情开始回归理性,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出市场供需状况。在此基础上,企业保持微利。“比去年差一点,但是比往年好很多。”

 

贸易商套利空间压缩

 

为何今冬LNG价格起伏相对去年较为平稳?“首先是没有出现气荒,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海气价格跟随国产气价格上涨。”一位东部的LNG从业者给出上述解释。

 

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市场准备相对充足,是到国内LNG市场波动较小的一个共识。据了解,供暖季之前,大量载有LNG的船舶在码头外海域徘徊无法卸载。由于需求相对饱和不及预期,如何抢时间组织消化这些货物,成为当时波及整个产业链颇为棘手的任务,于是,在以往属于个例的“液来气走”情况开始更多出现。

 

与此同时,海气价格及时紧跟国产LNG价格上调,海气与国产LNG价差不及去年,压缩了贸易商的套利空间,人为干扰因素受到了抑制。“中间贸易商失去了向更远距离市场输送价差的利润驱动,不再有机会哄抬价格,液留在了原有市场,这是一个能够反映真实供需水平的市场。”

 

上述人士分析说,去年尽管海气出站价格在5000元/吨左右,但由于国产LNG价格高达8000元/吨以上,其中的价差空间,使得大量海气被贸易商运输到1000公里以外的市场。这又传导回来,导致接收站附近的价格冲向顶点10000元/吨。而今年LNG价格总体偏低,接收站的出站价格有空间跟着内陆LNG上调价格,上调后缩小了贸易商的套利空间。

 

“南气北上”,是去年天然气行业里的一大亮点,表明构建一个跨区域的互联互通的天然气管道网络的必要性。海气在2017年首次开启了更大范围的征程,辐射距离从三百公里奔向上千公里以外,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价格竞争力。不过到今年,南北价差已经难以支撑规模性的“南气北上”。

 

“出站价格真实反映了市场终端价格,维护了市场价格和终端用户价格机制的公平稳定。”不少LNG从业者淡定表示,目前的LNG价格不算低价,属于正常价格、合理利润。“比去年差一点,但是比往年好很多。”这也是他们的普遍感受。

 

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如果今年冬季出现局部气荒,接收站的出厂价格依然不会飙涨,但会像去年一样留给贸易商空间。原因是接收站以国企为主,即使LNG定价放开,但在国企出厂价环节,依旧会受到无形的管控。但是在贸易商环节,企业性质较为丰富,所以才会出现去年贸易商疯狂倒卖指标的情况。

 

气温波动,价格弹性明显

 

12月1日,西北液厂刚刚历经了连续一周的价格下跌。

 

当时eo询问内陆液厂相关人士,相较于去年的低迷态势是否会在整个冬季持续。对方表示,这一方面取决于与之竞争的海气的船期安排;另一方面,如果气温出现骤降,也将推动液态库存的消化。

 

果不其然,进入12月的第二周,全国出现开始大范围的降温。中央气象台在12月5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包括华北北部、江淮东部,甚至华南北部等多个地区气温会出现八到十度的降温幅度。冷空气大范围席卷,液态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也出现了敏感地波动。

 

LNG挂牌价格从12月6日“止跌回稳”,到12月7日局部微涨,再到12月10日大面积上浮150-380元/吨,12月11日局部进一步上浮500-700元/吨,久违的涨势持续数日。直到12月14日,LNG价格上涨的态势趋于稳定。

 

“(12月)10号左右用量增加,14号左右减少。”上述内陆液厂人士表示。据其统计,仅在气温骤降的12月10日当天,其LNG的销量就比此前增加了30%以上;12月14日之后,部分定价较高的液厂价格出现回调,但多数液厂的价格保持稳定,“需求量略下降,但产量很低,价格基本没动。”

 

持续几日的寒潮无疑为液厂的“去库存”,带来了短暂的契机。“需求量明显增加,液厂库存就是那段时间降下来的。”一位液厂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的市场运行较为健康,“最近库存较低,产销平衡。”

 

贸易商和运输车队的超常规加价,是去年液态价格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据eo了解,近期贸易商的中间加价幅度在几十元左右,上周降温时升到100-200元/车。与去年出现的500-1000元/车的加价幅度相比,今年的加价相对平稳。

 

随着冷空气散去、气温稳步回升,从12月18日开始,LNG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回落,连日降幅在100元-200元/吨左右,甚至出现局部货物积压的状况,市场供应充足。

 

气温似乎已经成为影响今冬LNG挂牌价最为直接的要素。事实上,真正的暖冬情绪从10月 开始蔓延。国家气候中心于10月份发布了关于2018/2019冬季气候趋势的官方预测,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保持微妙平衡

 

年初投资主体对今冬还是跃跃欲试,但到目前,价格的涨幅普通不及预期。“今年冬季目前多维持在4000-5800元/吨的价格水平,相比之下,去年是6000-10000元/吨”与此同时,去年年底增加的大量运输车辆,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不少停运的情况。

 

不过从全年的平均价格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今年的平均价格比去年要高,淡季不淡,夏季价格明显高于往年。去年只是年底价格飙升,但前九个月价格较低。”一位山西液厂人士表示,“但也确实低于预期,明年预期会维持在目前的价格。”

 

不过也有西北液厂人士指出,这与中石油供应的管道气原材料成本上涨有关。据其介绍,今年夏季均价4000元/吨,较去年高出1000元/吨左右。原因主要是原料气较去年更高,成本高出去年1000元/吨左右。

 

“隐约能感觉到,当海气价格低廉时,国产气限气减少供应量,带动国产气价提升,海气价格跟随维持。”该人士表示,“否则国产气将大量进入华北市场,迫使华北区域的海气价格更低。”于是,市场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在LNG价格出现暴涨的2017年之前,液厂普遍未感受到LNG市场价格能够有大幅度的起伏。“冬季价格波动不算大,气温影响也小。”有北方液厂相关人士表示,他在2017年之前几乎没有经历过限气的情况,上游供应的原材料相对充足,“合同量就是申请量。”

 

直到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出现超预期的爆发式增加,相应的产业链各环节却准备不充分。加之中亚气方面出现了违约式供应减少,以及第一年大规模“煤改气”带来的诸多衔接问题。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储气设施,都在去年突如其来的增量面前遭遇瓶颈。

 

当所有的麻烦集结到一起之后,管道气气源商不得不临时压缩资源量的配给。限制供应的出现,使得液态供应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贸易商留出了运作的空间。即使在供应相对充沛的今冬,液厂依旧有限气的压力。

 

相关阅读:明年天然气供需将继续保持紧平衡

 

去年冬天我国天然气供应频频告急,今冬气荒会否重现?国际油价起起落落,明年走势如何?大型炼油化工装置纷纷投产,市场竞争如何演化?12月20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对此作了详细解读。该报告是我国首部由央企发布的覆盖经济、能源、炼油、化工全产业链年度研究报告。

 

大面积气荒会不会重现

 

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将继续保持供应紧平衡局面。天然气供应能力将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煤改气”等政策推动下,部分地区需求增速超过基础设施建设增速,需求高峰期仍将存在供应紧张形势。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皎表示,去年冬天,我国一度出现大面积天然气供应短缺,今年在国产天然气、进口天然气供应双增长,基础设施加快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严重气荒。

 

报告估计,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将达27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近8%,实现超预期增长。其中,“煤改气”推动城市燃气用气增长,经济形势回暖以及旺季供气短缺预期拉动工业用气需求,社会用电需求带动发电用气。

 

在需求强增长的带动下,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成为重大战略,三大石油公司均加大了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预估2018年国内产量将达16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其中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产量占比将达14.2%。

 

同时,LNG接收站建设加快也为进口增长提供了硬件支持。2018年,中国石化天津、中国海油深圳、新奥舟山等多个新建LNG接收项目投产。目前,我国已经投产LNG接收站22座,总接收能力每年近7000万吨,为我国天然气进口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2018年1月份,我国调整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相应提高了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退税额,企业进口积极性得以提升。报告预计,2018年我国进口天然气将达11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0%,其中管道气增长18.5%,LNG大幅增长近40%。

 

2018年我国储气库建设加快,管网互联互通建设力度加大。2018年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地方自建、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集中建设储气设施,在此带动下,我国新开工储气项目近百个,储气能力新增超35亿立方米,总储气能力达到160亿立方米。

 

余皎表示,正是这些产供销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障了我国天然气供应。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预计2019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达30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供需有望实现紧平衡。

 

报告预计,2018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约46.6亿吨标准煤,增速为3.8%,达到近6年最高点。其中,煤炭消费量38.5亿吨,在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负增长后增速首次超过1%。同时,清洁能源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单位GDP能源消耗稳步下降。2019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环保趋严的情况下,一次能源需求增长可能放缓至3%左右。其中,煤炭消费占比可能首次降至60%以下,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升到15%。(新华社)

 

(文章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