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年末历来都是一个充满无限惊喜的时刻。数日之内,郑州20辆燃料电池公交上线,苏州张家港15辆燃料电池公交完成交付,佛山禅城首座加氢站和70辆燃料电池公交投运……接踵而至的运营推广,让我们再次直观感受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
回首2018年,随着七大产业集群形成,各地激励政策进一步明确,资本市场热度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加速国产化,产业链相关企业迅速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遍地开花……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兴日盛,产业未来尤为可期。
业集群效应初显
2018年,在政、产、学、研等多方合力推动下,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七大产业集群初步凸显,分别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北、西南、东北等。各大集群的产业链日趋成熟,示范运营车型数量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商业化初期。
北京、张家口、上海、武汉、苏州等地都纷纷出台产业扶植政策。张家口市提出在“五大领域”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武汉市首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方案的出台,苏州市发改委公布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等。
商业化运营遍地开花
北京、张家口、郑州、抚顺、大同、上海、张家港、如皋、成都、佛山、云浮等城市,“氢能社会”已初见雏形。
以北京地区为例,水木通达年初即投运60辆燃料电池客车,在此基础上,10月份再推出5辆UNDP燃料电池公交车;张家口市从8月份开始陆续投运74辆燃料电池公交车;佛山禅城7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也已正式投入运营……按照规划,这些城市后续还会进一步扩投。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市场的扩大,整车企业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积极性更高。据统计,2018年,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燃料电池汽车超过80款,同比增长一倍。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共生产氢燃料电池车1272辆。据专家预计,2018年中国燃料电池车产量将实现大幅提升。
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与技术的加快突破,国内燃料电池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键零部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国产化。
如北京亿华通推出的基于石墨板的第四代燃料电池发动机,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国产电堆,功率密度达到2.0kWL;中科院大连新源动力开发的车用燃料电池电堆,耐久性突破5000小时;武汉喜玛拉雅光电攻克了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技术,产能达到1200g/天规模。
公开资料显示,电子科大在实验室中研发出的质子交换膜已经能够与杜邦公司的产品抗衡,且成本仅仅是后者的十分之一。中南大学也通过改良技术制备复合型质子交换膜,比原质子交换膜质子渗透选择性提高约一个数量级,能显著提高燃料电池的能效。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氢能基础设施作为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的能源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国内能源巨头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中石化集团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已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利用完善的油站网络、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以及充足的石化资源和熟练的制氢技术进行氢能生产与供应。为推动加氢站建设,中石化与亿华通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加氢站运营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报告2018》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共有27座建成的加氢站(其中3座已拆除),另有16座在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加氢站的投建单位除了主营业务为加氢设备技术研发相关的企业外,还有8座加氢站的投建单位为传统能源化工企业。能源巨头的介入,势必进一步加速中国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产业联盟组织相继建立
随着产业的飞速发展,相关论坛、活动、展会等举办也明显增多。如张家口市举办的首届北京·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论坛、如皋举办的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及2018长三角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科普巡游的成功开展等。这些论坛及活动一方面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探讨,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大众对氢能的了解。
此外,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国家电网、东方电气、航天科技、中船重工、宝武钢铁、中国中车、三峡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钢研等多家央企参与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正在开启。
产业链合作更趋紧密
2018年,氢能领域资本投资市场见涨。年初,潍柴动力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提供商Ceres Power签订协约,拟收购后者20%股份;11月13日,潍柴动力再次作价1.64亿美元完成巴拉德19.9%股权收购。12月25日,新三板公司亿华通发布公告称,公司以每股48元的价格,发行股份数量631.2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03亿元,认购对象共11位,均以现金方式认购。
同时,中外在氢能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0月份,中石化与日本综合性能源企业JXTG能源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随后的“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中日双方确认将推进燃料电池等面向氢能源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日民间企业就氢能源领域等24个具体合作项目交换协议文件。
2018,对于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而言,意味着更为成熟与初步绽放。随着技术日新月异地突破,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爆发期正在加速来临。后续,我们将以区域和产业集群为单位,进一步详细总结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敬请期待!
来源:亿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