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行业新闻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气体大事件 |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32吨液氧,竟然是钱学森派人在化肥厂生产的

来源:我的气体网 更新:2020-06-24 20:19:47 作者: 浏览:1714次

在中国的强国之路上取得“两弹一星”是值得所有人感到骄傲的一个伟大成就,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不知道让多少中国人都感到自豪。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东风导弹的爆炸成功的背后,曾经有这样一个困难困扰着钱学森,那就是液氧问题,而且这一难题竟是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化肥厂解决的。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在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正是急需各种科学人才,发展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而这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当时在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到了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钱学森回国之后,首要目标就是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导弹,毕竟当时的美国,英国和苏联,都已经掌握了导弹技术。

 

经过反复讨论聂荣臻和钱学森商定的中国导弹的研制工作的步骤是:先仿制,后改进,再自行设计。

 

1958年9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了仿制苏联的P-2型导弹工作。中国仿制型号命名为“1059”,意思是在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周年之际完成仿制。  

 

仿制需要图纸和资料。1958年6月,苏联提供的第一批P-2型导弹的图纸资料运抵中国。

 

但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科技人员着手P-2型导弹图纸的复制和技术资料的翻译时,却发现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中,没有火箭发动机试车及试车台的资料。显然,这是苏方留一手。

 

不过一道有一道难关,在钱学森的领导下,还是克服了。

 

然而,就在中国第一枚导弹的发射日子临近时。  试车要用的推进剂发生了麻烦。“1059”导弹所用的液体推进剂是液氧和酒精。

 

其中的酒精是燃料,而液氧则是高度浓缩了的氧。点火之后,酒精迅速燃烧,产生极大的推力,推动火箭前进。按照中苏双方签订的合同,酒精是由中方生产,而液氧是由苏方提供。

 

然而,这时生产液氧的西伯利亚液氧厂发生意外事故,苏方无法供应液氧。

 

不管怎么说,苏联已经无法按原计划提供液氧,而唯一的办法就只能自己生产,不然导弹的爆炸试验就要推迟,甚至是取消。

 

为此,钱学森经过研究和思考,决定对国内生产液氧的技术进行改进,于是他就找到了多家生产液氧的工厂进行讨论,其中竟然还有一家生产工业化肥的工厂。

 

经过一番讨论,钱学森找到了液氧不达标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设备落后,以及生产工艺不够精细,所以先就设备问题进行改进。

 

钱学森在布置工作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这家化肥厂竟然有一台从德国进口的压缩设备,但由于工人不大会操作,因此长期处于搁置状态。

 

于是,钱学森派人对化肥厂的设备进行调试,然后让化肥厂的技术工人,务必要在一个星期之内,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液氧。这32吨液氧运达基地后,经过化验,完全合格。

 

可是,苏联专家组长契尔柯夫却说:“我们苏联的液氧是专门生产火箭推进剂的工厂生产的,你们是化肥厂生产的,让人不放心。”

 

于是,事情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直到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撤走全部的在华专家后!

 

钱学森最后才拍板决定,就用我们化肥厂自己生产的液氧,因为他相信只要是合格达标的就没问题,而且我们中国人也不比外国人笨,凭什么国外生产的液氧能发射导弹,我们生产的就不行?结果,我们取得了成功。

 

从第一颗仿制导弹“东风一号”试验成功,到第一颗自主研发导弹“东风二号”爆炸成功,我国的“导弹之路”在钱学森等人的带领下,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光明,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