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受全国大范围长时间寒潮降温影响,全国天然气需求快速攀升。同时,随着冬季寒冷季节来临,民用气高峰已经到来。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目前全国日均供气量超过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面对用气高峰,青海省西宁市决定启动《西宁市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自1月10日起全市进入天然气供应Ⅲ级预警状态。根据预案,将按照“先安全后供应,先居民后工商,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气。
局部供应紧张原因很复杂
“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上供需平衡,不存在所谓‘气荒’的问题。但我国太大,且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局部地区天燃气用气激增,在某一时间段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也在预期之内,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并不是简单的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0)》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3200亿立方米,比2019年增加约130亿立方米。2020年进口天然气1400亿立方米左右,与2019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预计进口管道气500亿立方米、进口LNG900亿立方米左右。
在郭焦锋看来,局部地区供应紧张的一大原因就是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完全理顺,供气企业与天然气企业之间是市场化的价格,而居民用户与燃气企业之间的价格为相对固定的政府指导价。这样一来,当冬天用户用气达到高峰时,一旦天然气企业供应不足时,就得向储气库买气,而储气库的价格则比平时的要高一些,在用户端价格不涨的情况下,天然气公司就不太愿意买高价的天然气,以免增加成本,所以积极性不高。
针对我国储气能力不足的问题,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供气企业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天然气企业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成储气库27座。其中,中国石油23座、中国石化3座、港华燃气1座,年调峰能力130亿立方米。根据国家“十三五”“十四五”的规划,到2023年储气库调峰能力将达到200亿立方米,到2030年要突破400亿立方米。当前我国天然气调峰储备还严重不足,目前只占到天然气年消费量的4%左右,而国际平均水平是12%以上。
在郭焦锋看来,除去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外,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不足,包括储气库、储气罐、LNG接收站等,使得储气调峰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同时,LNG点供在《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当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方政府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一旦面临用气高峰,仅仅依靠燃气公司就会面临很多问题。
LNG点供,也叫LNG区域供气单元,适用于输气管线不易到达,或由于用量小修建管线不经济的中小城镇和工厂等终端用户。LNG点供装置相当于小型LNG接收气化站。
未来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未来应当如何做才能补齐短板,从而不再出现局部地区供应紧张的局面?
对此,郭焦锋表示,未来要在以下三点下功夫,推进改革。
第一,尽快推动储气设施建设,让那些没有完成国务院要求建设任务的地方政府与燃气公司加紧完成任务。
第二,近一步完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以便让更多天然气供应者进入。
第三,完善价格机制,使供气企业、燃气企业和用户价格完全理顺。
另外,据记者了解,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已经正式开始运转,旨在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LNG作为天然气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强寒潮的来临,国内LNG的价格近日也开始“水涨船高”。
金联创全国LNG价格指数显示,2020年12月25日LNG全国价格指数为6886元/吨,较12月22日的高点8620元/吨下降20.1个百分点,1月5日大幅上升到7059元/吨,1月6日上涨到7581元/吨。
在郭焦锋看来,除去供需原因外,首先,LNG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国际价格波动,国内价格必然也会波动。其次,LNG由船运输,船运价格波动也必然导致LNG价格波动。
“另外,LNG储气设施具有‘窗口期’,只有在一定时间LNG才能够进入码头卸货,如果船不能及时进入码头,最终也会影响到价格。”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