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天然气资讯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然气资讯

一周要闻 | 天然气行业热点速览

来源: 更新:2022-11-22 20:17:27 作者: 浏览:1318次

一分钟速览要点 

本周(2022.11.14-11.20)要闻如下:

国内要点

  1. 国家统计局:10月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12.3%

  2. 东北地区最大枢纽天然气压气站正式投运

  3. 国家发改委回应供暖季天然气保供问题

  4. 日输气量超6亿立方米 天然气“保供模式”开启

  5. 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在广州完成改装

  6. 深圳燃气投30亿续建天然气储备设施二期项目

  7. 中海油: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用

  8. 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采用煤炭制氢的国家

 

 

国际要点

  1. 英媒:德国完成首个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建设

  2. 乌克兰总理:俄导弹击中第聂伯罗市天然气设施和军工厂

  3. 上半年德家庭天然气支出增长近四分之一

  4.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称非洲“有权使用天然气储备”

  5. 俄媒:波兰准备为没收俄气公司在波资产修宪

  6. 土耳其与阿尔及利亚启动联合油气勘探

 

国内要闻

1、国家统计局:10月份

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12.3%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5日讯,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能源生产情况月度报告。

天然气方面,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进口降幅扩大。10月份,生产天然气1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月加快7.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761万吨,同比下降18.9%,降幅比上月扩大15.2个百分点。

1—10月份,生产天然气17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进口天然气8874万吨,同比下降10.4%。

2、东北地区最大

枢纽天然气压气站正式投运

11月18日,沈阳联络压气站压缩机组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枢纽压气站全面建成投运。日增输天然气能力提升至1亿立方米左右。

本次投产的4台17兆瓦压缩机为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相比进口设备综合成本降低约30%;在机组控制方面,采用国内自主创新技术,具备远程一键启停机和全面一键启停站功能。

沈阳联络压气站是联通秦沈线、哈沈线、大沈线、中俄东线等天然气长输管道的重要枢纽站场,本次压缩机组的投运将进一步提升东北管网系统调峰调压和灵活调配能力。目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约150亿立方米,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将天然气输往京津冀、环渤海及长三角地区。按计划,2023年至2025年将逐年增量至220亿立方米、300亿立方米、380亿立方米。

3、国家发改委回应

供暖季天然气保供问题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11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冬供暖季,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总体有保障,高峰时段、部分区域受持续寒冷天气等影响可能会出现供需偏紧情况。

孟玮指出,保暖保供是保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安排。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从当前供应情况看,尽管国际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对我国冬季保供带来一定影响,但经过各方面提早准备,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今冬供暖季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总体上有保障,高峰时段、部分区域受持续寒冷天气等影响可能会出现供需偏紧情况。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全面进入供暖季,孟玮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民生用气保供稳价。供暖季期间,将组织各地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用气的主体责任,压实城燃企业保供直接责任,确保民生用气充足稳定供应。同时,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居民门站价格政策,保障民生用气价格基本稳定。

二是推进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上游供气企业加大增储上产力度,尽可能增加冬季高峰期国内天然气产量。发挥国家管网公司调度协调作用,推动已建成储气设施应储尽储,统筹用好储气资源,保障整个供暖季特别是高峰保供的需要。

三是推动合同严格落实。已组织各地和供气企业全面签订供暖季合同,供暖季期间将持续督促合同严格执行,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

四是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每年供暖季期间,都会遇到一些个案问题,国家发改委将充分用好天然气冬季保供日调度机制,加强针对性调节,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个案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4、日输气量超6亿立方米

天然气“保供模式”开启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6日电,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全部进入冬季供暖季。记者16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国家管网集团“全国一张网”以日输气量超过6亿立方米的强劲动力,正式开启“保供模式”,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工作一鼓作“气”,再添“马力”。

记者了解到,面对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的复杂形势,国家管网集团自4月起开始冬季保供准备工作,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安全平稳高效输送。

在干线管道建设上,该集团加速“全国一张网”织网组网,全力推进滨海LNG(液化天然气)外输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国家管网集团还投资近百亿元实施6项管网冲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将资源入网能力提升至近9亿立方米/天,确保满足高月高日和今冬明春供气管输需求。

在落实储气能力建设和注气任务方面,国家管网集团建设文23储气库一期加密井、金坛储气库达容达产和刘庄储气库扩容等工程,3座储气库新增工作气量3.4亿立方米,入冬前形成总工作气量近30亿立方米,为供暖季储气库发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10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文23储气库顺利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入冬前,与国家管网相连的各储气库超额完成注气任务,累计注气超160亿立方米,为提升管网调峰保障能力添加强劲“底气”。

5、中国首艘、全球最大

LNG运输加注船在广州完成改装

中新网广州11月15日电,11月15日,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轮在广州南沙完成改装并交付。改造后的“海洋石油301”轮将成为载运LNG(液化天然气)兼有LNG加注功能的LNG运输加注船,可以为靠泊在中国沿海港口的大型LNG燃料动力船舶提供船对船的燃料加注服务。

此次改装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厂实施完成。

“海洋石油301”轮船总长184.7米,型宽28.1米,可装载30000立方米LNG,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艘LNG运输船。该船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国沿海LNG接收站之间的LNG二程转运,兼顾国际间的LNG短程运输。

据介绍,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新造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使用LNG可以降低近25%的碳排放量,目前LNG已经成为替代燃油作为船用燃料的首选,因此给以LNG作为动力的船舶提供LNG加注服务,是助推LNG燃料船舶发展的重要基础。

LNG加注是燃料水上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目前LNG燃料水上加注方式总体上可分为槽车加注、岸站加注、趸船加注、加注船加注。LNG加注船更适用于大宗加注,技术上可实现在船舶装卸货过程中同步进行加注作业,对繁忙港口、大型船舶无须进港即可完成燃料补给。

据介绍,船对船加注可提供更为高效、及时和规模化的加注服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LNG加注船30余艘。

“海洋石油301”轮原本是一艘LNG运输船,这次在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属下文冲修造改造,新增加了LNG加注系统、燃烧装置、深冷式再液化装置、系泊绞车、吊机及相关液货控制系统。

5、深圳燃气投30亿

续建天然气储备设施二期项目

11月17日,深圳燃气发布公告,为加强气源采购和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产业链,做大做强天然气主业,公司决定投资30.31亿元建设深圳市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期36个月。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达产后年均营业收入58亿元,年均净利润1.98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7.79%,税后投资回收期12.99年。

据悉,该项目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下洞油气仓储基地北侧,拟建设2座16万m3LNG储罐及其站内工艺、公用及辅助设施,项目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设计周转能力为200万吨/年,高压最大输出能力600吨/小时。投产后可满足深圳市30天城市燃气应急储备需求,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6、中海油:我国首套

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用

11月18日,中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气田成功投产。

水下生产系统由井口、采油树及控制系统等构成,是油气开采的关键装备,能够实现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温度压力的监控,通常用于深水。渤海海域航运、渔业发达,为了减少对海域的占用,中海油在全球首创将水下生产系统用于浅海开发。锦州31-1气田浅水水下生产系统采用无人化开发模式,能够实现水下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智能监控。

隔着一层海水,井口的控制难度指数级增加。长期以来,全球仅有少数几家欧美公司掌握水下井口的设计制造技术。2019年以来,中海油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整合国内外100余家供应链,完成国产化浅水水下井口系统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测试工作,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难题。

7、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

大规模采用煤炭制氢的国家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6日电,当地时间11月1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现场,中国角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进展”的边会。会上,《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氢产量约为330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30%,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氢产自煤制氢工厂,制氢业共排放3.6亿吨二氧化碳,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采用煤炭制取氢气的国家。

报告指出,要使氢气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将制氢过程转向低排放至关重要。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在煤炭资源丰富、二氧化碳封存条件较好、可再生能源有限的地区,耦合CCUS的煤制氢技术将是一种低成本制取低排放氢的选择,同时可带动二氧化碳运输和封存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提到,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能需求将增至3700万吨,2060年需求将超过9000万吨。而且,中国的很多煤制氢工厂将在近期建成,加装CCUS将对这些工厂的减排具有关键作用。

报告指出,捕集二氧化碳和氢气是未来合成燃料的关键原料。尽管目前生产成本较高,但合成燃料是长途运输特别是航空业为数不多的减排方案之一。此外,中国捕集二氧化碳也可以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生产化学品和建筑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用途中,二氧化碳可能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包括合成燃料燃烧排放),因此需要通过严谨核算来确定减排量。

据了解,该报告由国际能源署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能源集团、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编写。报告还探讨了中国目前氢能和CCUS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到2060年中国经济产业各部门对于氢气需求的潜在演变过程。

 

国际要闻

1、英媒:德国完成首个

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建设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5日报道,德国已经完成了首个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的建设,这是其结束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报道称,在北海的德国威廉港建成的这个终端将缓解人们对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可能在今年冬天面临天然气配给的担忧。

报道还称,自俄乌冲突爆发并导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急剧下降以来,德国一直在努力建设新的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

报道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它租用了5个漂浮存储和再气化装置(FSRU),其中一个将在威廉港安装,另一个将于今年年底前在附近的布龙斯比特尔港安装。首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定于明年初在这两处港口停靠。

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指出,威廉港终端只用200天就建成了——对于一个建设项目可以拖上好几年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成就。

他说:“当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项目参与方齐心协力时,德国可以立志快速推进基础设施项目。”

欧亚集团顾问亨宁·格洛伊施泰因说,威廉港(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的完成标志着欧洲“今冬与俄罗斯天然气脱钩”的努力迈出了“重大”一步。

2、乌克兰总理:俄导弹击中

第聂伯罗市天然气设施和军工厂

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称,当地时间11月17日,俄罗斯导弹击中第聂伯罗市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和“南方机械制造厂”。据悉,“南方机械制造厂”是乌克兰国营航天器材、导弹和电力设备制造企业。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7日,乌克兰第聂伯罗市遭受导弹袭击后发生的爆炸。据当地官员称,在第聂伯罗,有14人在导弹袭击中受伤。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军事管理局局长Valentyn Reznichenko在Telegram上写道,“第聂伯罗的袭击已经造成14人受伤。其中有一个15岁的女孩。他们住在城里的医院里。”

3、上半年德家庭天然气支出

增长近四分之一

路透社德国网站10月31日报道,欧盟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用户天然气支出强劲增长,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但低于多个欧洲邻国,欧盟每100千瓦时天然气平均价格增长超过三分之一至8.61欧元。爱沙尼亚天然气价格涨至2.5倍,涨幅在欧盟境内最高,价格上涨明显的还有立陶宛、保加利亚,匈牙利天然气价格小幅回落,这主要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克罗地亚和葡萄牙天然气价格涨幅在10%以内。从绝对值来看,瑞典、丹麦、荷兰天然气价格最高,匈牙利、克罗地亚、拉脱维亚最低。

4、非洲开发银行行长称

非洲“有权使用天然气储备”

据路透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5日报道,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对本社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谈判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应体现非洲国家使用天然气储备的权利,尽管一些国家眼下敦促减少天然气使用。

报道称,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金武米·阿德西纳11日在此次联合国会议的场外说:“非洲必须用天然气补充可再生能源。”

他说,即使非洲把天然气产量提高到目前水平的三倍,在全球排放的占比也只会增加0.67%。

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非洲的特殊性。非洲的能源贫困程度为世界最高。”

报道称,他说:“我感兴趣的是非洲如何把天然气用作能源结构的一部分,为今天用不上电的6亿人提供电力。”

阿德西纳说,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排放了大约2400亿吨对气候具有破坏性的温室气体;如果世界想实现气温目标,最多只能排放大约400亿吨。

他说:“所以,过去没有多少排放的非洲现在不应该因为用了一点天然气补充自己的自然资源受到惩罚。”

5、俄媒:波兰准备为没收

俄气公司在波资产修宪

据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11月15日报道,波兰政府发言人彼得·米勒称,波兰当局目前缺少没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公司)在波资产所需的法律依据。他表示,为此需要准备对宪法进行相应修改。

米勒同时强调,波兰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已起草一份有关对宪法进行若干处修改的法律草案。不过,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还需得到反对派的支持。目前,议会各党团代表尚未发出相关声明。

报道称,米勒还说,目前波兰当局所说的只是对国内的俄气资产进行临时管控,而非对其股份的国有化,因为不修改宪法就不可能没收这些资产并“将其用于乌克兰的重建活动”。

报道指出,早些时候,波兰经济发展、劳动和技术部部长瓦尔德马·布达说,波当局决定扣除俄气公司在俄波合资的欧波天然气公司中的股份。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在波兰境内的部分由该公司所有,这是根据波兰国内安全局要求作出的安排。布达已制定针对俄气公司的强制管控手续以确保欧波天然气公司的运作。有报道称,这一举措对于“维持该企业活动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供给”必不可少,也有利于保护波兰的经济利益。

波方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对欧波天然气公司项目的参与要求主要股东互派代表。但在目前情况下,双方公司协作已无可能,进而导致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无法进行决策。

6、土耳其与阿尔及利亚

启动联合油气勘探

据阿纳多卢新闻11月14日消息称,阿尔及利亚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Fatih Donmez周四表示,土耳其和阿尔及利亚将成立一家联合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公司,在该地区各国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开展业务。

Donmez对阿纳多卢通讯社表示,两国就在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Sonatrach和土耳其石油之间建立一家联合公司达成了共识。

Donmez作为嘉宾出席了第二届阿尔及利亚投资会议,与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Mohamed Arkab讨论了能源和矿业领域新的双边步骤。

双方同意鼓励和支持两国之间的合作和现有的合资企业以及新公司的成立。

去年,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在石油化工领域开始了一个联合项目,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建立了一个石油化工工厂。

该项目于2021年10月启动,由土耳其的Ronesans Holding和Sonatrach合作。

阿尔及利亚向土耳其出口的约90%是能源,包括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原油和天然气。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