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行业新闻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二氧化碳“上天为害”变为“入地为宝”;外资企业瞄准空分气体领域 抢占国内市场份额

来源: 更新:2018-07-27 00:00:00 作者: 浏览:1368次
 二氧化碳“上天为害”变为“入地为宝”


来源:凤凰网

 

截至目前,由吉林油田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项目,共埋存75万吨相当于燃烧近33万吨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驱油7000吨。项目启动4年多来,已累计捕集埋存二氧化碳170万吨,增产原油70余万吨,在推进“三低”油田高效开发的同时,实现了环保生产、绿色发展。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开发公司生产副经理梅显波说:“吉林油田已建成二氧化碳注气站3座,埋存率保持在96%以上,保障了长岭气田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清洁生产。”

 

二氧化碳开发公司气驱采油试验区块,2012年以前是水驱开发,2012年7月开始二氧化碳注入试验。目前,注气井由原来的10口增加到46口,建有黑46循环注入站和黑79腐蚀模拟试验基地,日平均注入30万立方米纯度为99%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开发公司根据井区分类,横向对比找差距、纵向对比挖潜力,通过开展动态分析,制定单井政策并实施跟踪评价。目前,常开的22口井,保持日产量35吨稳产,对比标定日产增长4倍;通过强化攻关试验技术,扩大推广应用范围,提升高效井生产时率,吨水(气)换油率提高1.2%,工况不正常井指标控制在1%,整体指标控制在2%以内。

 

外资企业瞄准空分气体领域 抢占国内市场份额


来源:一财网

 

据了解,在空分气体零售市场,此前由于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主要定位于现场制气市场,加之零售市场要求供应商有较强的供应保障和本地化服务能力,国内气体供应商,尤其是区域优势供应商拥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外资企业的进行当地化的程度日趋提升,区域内气体供应商的天然优势面临挤压。此外,由于空分气体零售市场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市场尚未饱和,各区域内存在大量的中小型气体经销商,优势供应商忙于抢占市场份额,因而区内以及跨区进行整合扩张的动力匮乏。

  

近年来,以林德集团为首的外资气体公司做出了战略调整,着力全球化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于当地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工业基础在不同的地区优势行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电商的方式提升客户满意度,计划从长远的角度为有潜质的小型企业公司提供安全技术与质量监控的指导。这一系列举动使得外资企业进驻区域的优势日益凸显,空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据悉,目前我国空分气体行业发展颇具潜力。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五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转型带来的空分气体应用广度及深度的扩展,我国空分气体市场仍将保持 9%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8 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94 亿元左右,将占全球市场的份额的10%。

   

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与新进驻地区的颇为乐观的业务增速或许是像林德集团这样的外资企业选择进行策略下沉、拓展区域内空分零售市场的原因。此外直接对接当地客户的良性的市场交流,对于确定今后区域内的投资重点也颇为重要。

  

做出战略转型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工业转型成为大势所趋,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业气体公司难逃被整合的趋势。对此,Theo Martin表示:“工业气体投资门槛相当较高,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源。我们注意到在以前的中国工业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只要有产品就不愁销路。而现在,增长放缓,如果只是靠卖产品,基本上气体公司是不可能在市面上存活的。”这意味着工业气体公司除了需要精于自己的业务,还需要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了解客户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此,Theo Martin表示:“很多的气体产品,包括别的行业都在进行集中化的发展,以前很多较为小型的企业现在可能会被更高的效率的更先进的企业整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不是简单地去跟大家去打价格战,把市场搞得更差。而是希望能够填补这个市场当中,对产品、对质量、对稳定性的要求,以此来体现我们的价值。”

声明

 

本内容来自网络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我的气体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我的气体网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