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行业新闻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制氧机业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 更新:2024-07-22 20:25:11 作者: 浏览:275次

(1)行业现状

制氧机业务所生产的工业气体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工业气体是指氧、氮、氩、氖、氦、氪、氙、氢、二氧化碳、乙炔、天然气等。氧气、氮气是工业气体行业的主要产品,约占全部工业气体产品的 90%左右。

由于这些气体具有固有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推广应用速度非常快,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工业气体传统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炼钢、炼铁、有色金属冶炼等冶金行业;化肥、乙稀、丙稀、聚氯乙烯、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硅胶制品等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中的焊接、金属热处理等;建材行业中的浮法玻璃生产等。

工业气体用量正在快速增长的领域包括煤化工、石油开采、煤矿灭火、食品速冻、国防工业中的燃料、电子及半导体生产、光纤生产、超导材料生产、废水处理等环保产业、医疗保健产业等。此外,工业气体应用的新兴领域主要包括固体氮生产、燃料电池生产、磁性材料生产、氢能汽车生产等。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巨大。

在上述提到的各类工业气体应用场景中,钢铁、煤化工以及石化行业的气体需求量尤其庞大。得益于“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的大规模扩能以及近年来煤化工行业的兴起,2010-2016 年国内工业气体销售收入实现了 9.04%的年复合增长率。2017 年国内工业气体销售收入达到 106.9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8.42%,占全球气体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11.75%。

2018 年销售收入进一步增至 115.8 亿美元,占全球气体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增至 12.02%。2020 年全球气体市场规模 1,341 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 5%-10%,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内气体市场规模约为 1,500 亿元,“十三五”规划带动工业气体的相关下游领域快速发展,年均增速约为 10%。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在国家政策推动,外资引入,高新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 2010 年的 400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795 亿元。国内工业气体市场中业主自供仍占较大比重,后续专业化外包整合空间大。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以往国内大部分工业气体终端客户,尤其是钢铁、冶金、化工等大型企业早期基本立足于自建空分设备、自己制气,因此国内有大量的中小空分装置。

随着气体行业的发展,很多用户开始将气体供应系统外包,所有空分设备投入、管道铺设和项目管理交由专业气体供应商负责,以达到降低投资额和获得安全可靠服务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将工业气体供应业务外包给独立供应商(即外包模式),外包模式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市场规模在2020 年已达到人民币 1,542 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工业气体市场的 16.6%。

在中国工业行业强劲需求的推动下,预计该行业未来将继续大幅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转引自气体动力科技招股书,下同),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将增至 2025 年的 2,325 亿元,对应 2020-2025 年 CAGR 为 8.6%,届时将占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的 20%:分模式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工业气体外包供应市场规模由 2015 年的 503 亿元增至 2020 年的人民币 87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1.6%,该机构预计这一市场还将以 11.1%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2025 年的1,475 亿元,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公布的数据,2022 年全球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为106.8 亿美元。主要在制造、电子和医疗保健应用领域的适用率不断提高预计将推动增长。根据全球工业气体发展趋势,结合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和工业建设水平,未来数年全球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以年均 9.9%的速度增长,2028 年,预计全球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 190 亿美元。

(2)行业政策

国内空分设备和工业气体主要应用于下游钢铁及煤化工的生产,下游行业相关政策影响着气体行业的景气度。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增长阶段之后,产能迅速扩充使得国内钢铁行业逐步出现产能过剩,控产能成为近年来钢铁行业需解决的重要目标。

2005-2015 年期间,我国钢铁产能从 4.24 亿吨增加至 12.00 亿吨,而产能利用率则由 84%下降至 70%左右的水平,钢铁产能过剩严重。2016 年 2 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 号)(简称“《意见》”),指出从 2016 年开始,用 5 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 1 亿-1.5 亿吨(目前修正为 1.4 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

去产能方面,严禁新增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2016 年全国去产能超过6,500 万吨,超额完成当年 4,500 万吨的目标。

2017 年国家继续深化执行去产能政策,且采用更加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突出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将“地条钢”作为产能退出重中之重,并在当年 6 月 30 日前全面取缔“地条钢”产能。到当年 10 月份已经全面取缔超过 600 家“地条钢”生产企业,涉及产能 1.4 亿吨,而 5,000 万吨的去产能目标也于 7 月份提前完成。

2017 年粗钢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76%以上。随着无效产能的逐渐退出,有效产能占比上升,同时钢材价格上涨给钢企带来增产动力,未来去产能难度将加大。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安排,工信部对原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出台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 2021 年 6月 1 日起实施。除钢铁行业外,煤化工成为近年来工业气体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我国缺油、富煤的形势下,国家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2016 年 4 月,中国石化联合会发布《现代煤化工“十三五”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指南》对“十三五”煤化工发展制定了规模发展目标、技术创新目标和节能减排目标。截至2020 年年底,我国现代煤化工四大类典型产品产能、产量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煤制油 10 套装置产能 931 万吨/年,煤制天然气 4 套装置产能 51.05 亿立方米/年,煤经甲醇制烯烃 32 套装置产能 1582 万吨/年(其中煤制烯烃产能 1062 万吨/年),煤制乙二醇 24 套装置产能 488 万吨/年。

煤制乙醇、煤制芳烃、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也在突破,示范装置陆续在建,现代煤化工产能初具规模、产量稳步提升。2022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按照生态优先、以水定产、总量控制、集聚发展的要求,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

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充分发挥煤炭的工业原料功能,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着力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

预计到2025年中国煤制油的产能为1,2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的产能为150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的产能为 1,5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的产能为 800万吨/年;焦炭的产能为6.3 亿吨/年,煤化工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3)行业前景

空分设备作为重大基础装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冶金、化工、化肥等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工艺改进,还是新型煤化工、炼化一体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空分设备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国家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航空航天、电子、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使得工业气体的应用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国内工业气体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未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工业气体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工业气体市场各企业均处于加快布局的阶段,希望通过并购、投资新建等手段实现快速扩张,确立市场地位,行业内企业的整合也将不断出现。

根据“十三五”规划,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心将放在电子等八大行业,电子行业的转型升级将带动工业气体的相关高值下游企业对空分设备和工业气体的需求,从而促进行业发展。在《中国制造 2025》行动纲领的推动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多晶硅、磁性材料、电子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增长,为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行业竞争格局

空分设备方面,目前,国内从事大型空分设备制造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主要包括林德工程(杭州)有限公司(简称“林德公司”)和液化空气(杭州)有限公司(简称“液空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集团,非合资的企业主要包括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氧股份”)、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等。

其中,林德公司、液空公司和杭氧股份的技术实力相对较强。在中小型空分设备市场,国内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多,竞争较为激烈。工业气体方面,主要工业气体供应商均由设备厂商发展而来。目前,现场制气业务中,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空集团、美国普莱克斯和美国空气化学产品等国际巨头、杭氧股份等设备公司具有相对竞争优势;零售气市场需求较为分散,资本门槛较低,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部分专业气体公司由原隶属于大型国企的气体分部发展而来,如宝钢气体等。

同时,由于工业气体存在运输半径限制,区域内规模较大、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气体公司将主动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行渠道、网络、客户等行业整合,不断完善区域内网络布局同时拓展业务区域,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总体看,大型空分设备制造领域技术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高,主要厂商向下游延伸,占据了现场制气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小型空分设备和零售气生产领域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面临整合。

未来在大型、特大型空分领域的竞争,基本是公司与国际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国内供气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盈德集团、Linde、AirLiquide、Praxair、APCI、杭氧股份、Messer七大巨头占据了国内气体市场 59.2%的份额,占外包供气市场产值的比重达到97.0%。

来源:思瀚产业研究院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