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初以来,我国天然气增产稳产,持续提升天然气自主供应保障能力。2024年,我国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特别是在未来天然气发电新建装机容量增长有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达到22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2023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94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显示出天然气消费量恢复增长的态势。
2023年,我国进口天然气总量为1.1997亿吨,同比增长9.9%;其中LNG进口量为7132万吨,同比增长12.6%。中国再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根据海关数据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加14.3%,全年预计将达到1.3亿吨,增幅约为13%。
2024年,我国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情况仍将持续,对外依存度保持在高位。国家和各省市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中游基础设施将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加快管输费改革,降低全国长途输气运价,降低用气成本。城市燃气进口顺价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优化市场运行,降低用气成本,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日常业务中,进口LNG面临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潜在亏损风险增加。同时,外汇和利率风险加大,需要更多的套期保值工具来应对。更多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来管理这些风险敞口。
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加,特别是在广东省,省外企业的涌入导致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市场份额的集中度有所提升,城燃企业的“一城一企”合并步伐加快。而国内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外资加速参与,各种资本的混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局面。天然气参与者纷纷采取国内国外并举、上下游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策略,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在上下游购销方面,企业不断多元化购气来源,明确资源优先次序。国内采购资源日益多元化,定价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同时,国际采购量大幅增长,贸易合约多元化,国际卖家间的竞争变得激烈。为了谋取转售利润,企业倾向签署灵活的LNG贸易合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利用区域价差进行套利。然而,这也带来了叠加的价格、汇率和贸易风险。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风险,进口商与国外资源方的合资合作不断增加,共同向国内下游销售。
在基础设施服务与托运模式方面,企业通过建造或租赁船舶参与国际航运业务,资源方也纷纷造船或租船,向贸易下游环节延伸。此外,企业自建LNG接收站,以增加自身的主动权。接收站间或企业间的合作活跃,增强了全国性业务的灵活性。然而,国内接收站能力过剩,增加了开放窗口期,而进口商积极获取窗口期以增加贸易灵活性。外资也通过获取窗口期增强国际资源销售灵活性。接收站窗口期的稀缺资源属性减弱,托运商的违约风险增加。LNG槽车业务扩张,但毛利波动较大,管道气交易活跃,托运商争抢管道资源,而城燃公司建设中高压管线直供大用户,竞争也日益激烈。尽管储气能力大幅上升,但储气成本需要进一步控制和收费有待提升。
在国内销售模式上,零售购销多元化,零售毛利承压,批发业务则不断增长,但毛利偏低。企业扩大贸易规模,国内贸易和批发业务日渐活跃,国内交易平台和电商发展迅速,提供了更多交易模式选择。同时,民用气价格上升,工商用气和交通用气价格下降,后者刺激了重卡销量的增长。
国内用气需求不断增加,结构相对稳定。用气群体固化,客户服务策略不断创新。城市燃气需求自然增长,业务互联互通,但工业用气发展不及预期。交通用气恢复快,油气比价差收窄。发电用气增长但不确定性增加,气电业务通过套利策略增强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应对风险,提高了竞争力,促进了业务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