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海霞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气体行业迅速发展。受家庭影响,海霞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立志“振兴中国工业”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并在国有企业担任设计技术人员20年。
随着国企改革推进,海霞所在企业于2004年被空分集团剥离,面临解散风险,涉及500多名员工的生计问题,许多是即将退休的老员工。尽管可以选择轻装上阵创建新公司,但出于对老厂的情感和责任感,海霞与当时的厂长何保堂决定收购企业,成立开封迪尔空分实业有限公司。海霞回忆道:“原来企业的员工一个不少,管理团队也一位不换。大家有难同当,齐心协力把企业做起来。”当时企业已多月未发工资并背负数百万债务。
仅用两年时间,她们实现了稳定经营,并在2007年达到接近10亿元的年营收。2008年,企业进一步腾飞,与福建的一家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了多个大型空分设备项目。海霞提及这次合作时说:“一家福建民营企业通过市场了解到我们的空分设备,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之后的6年里,双方合作了12套产量为15000Nm³/h的大型空分设备。”
海霞带领团队克服重重挑战,不仅解决了债务、补发了工资,更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段经历让团队成员对企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视之为自己的孩子,共同努力将其发展壮大。海霞坚信,“九九八十一难,只要一关一关过,终会有成果”。她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全盘接收企业,而这条道路最终证明是值得的。
虽然21世纪初气体行业发展迅速,但空分行业转向存量市场。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起步,迪尔空分一步步获得行业认可,迅速占领市场。
在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大多自产自用气体,导致资源浪费。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的经营模式被引入,气体投资运营逐渐成为新的趋势。迪尔空分在海霞和何保堂的带领下,成为了国内首批涉足气体投资的企业。
2014年,福建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了回报迪尔空分多年的支持,提出合作进行气体投资,并提供了2000万元的资助。尽管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但迪尔团队决定大胆踏入气体投资领域,实现了从“养奶牛到卖牛奶”的转变。最终双方确定建设3套总产能为45000Nm³/h的空分设备,于2015年投产经营。
然而,仅仅三年后,2018年,这家福建民企遭遇变故,钢厂被迫停业,导致迪尔空分近2亿元的投资化为乌有。失落情绪席卷了整个公司,关键时刻,海霞告诉自己必须撑住前进,不能被打趴下。
整个团队团结一心,没有一句抱怨和责备,下定决心重头再来。然而,前路在何方?就在大家举棋不定时,海霞果断决定:“在哪摔倒就在哪爬起来,气体投资,继续做!”
得益于与山东一家企业的合作,迪尔空分通过液氩收入逐步走出困境。不久之后,两家知名气体投资企业找上门来,带来了新的转机。随后,又有山东企业给予了一套气体投资项目。这三套设备帮助她们慢慢恢复并展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
回顾这段经历,海霞感慨:“人只要遇事坚强,不轻言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天。”她认为气体投资虽然带来了打击,但后来东山再起靠的还是它。“这不是偶然,而是行业的必然,”她说,“如果只卖设备,我们很难长远发展下去,必须要进行二次转型。”
在空分行业的变革中,迪尔空分以“第8代数智空分”理念引领潮流。早在五年前,当同行还在探索传统技术优化时,迪尔空分已敏锐捕捉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潜力,并迅速布局,赢得了先发优势。
开封被誉为“空气分离特色产业基地”,但海霞指出:“传统空分设备所需运维人员庞大,人工粗放调控导致能源和人力的大量浪费。”意识到第7代空分设备已达到行业瓶颈后,海霞和团队认为未来应聚焦于经营模式革新和数智化生产、运维管理。
于是,她们开创性地提出“第8代数智空分”理念。2019年,提前5年布局人工智能在空分领域的垂直应用,自己组研发团队、自己研发行业大模型、给之后数据大模型的训练腾出了宝贵的时间。
海霞相信,随着数智化的发展,行业将转向数据分析驱动的新模式。结合长久积累的自动化技术优势,迪尔空分坚信数智化将为空分设备带来质的飞跃。“尽管世界巨头们已有百年积淀,但在工艺和设计上的创新空间正变得有限。通过引入全球数据进行学习分析,我们的设备将实现前所未有的进步。”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迪尔空分制定了“两步走”战略:一方面加大气体投资,另一方面推动设备数智化创新,形成设备制造与气体供应的一体化体系。
多年专注研发使迪尔空分在国内数智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开发出了国内首条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运维系统及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先进技术。
尽管需要长期投入,迪尔空分依然坚持推进技术创新。目前,迪尔空分已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近10个气投项目,构建了一个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的稳定供应网络,标志着企业从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气体服务商的成功转型。
图示:荣获中国气体行业杰出女性大奖
迪尔空分多年来荣获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包括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在央视主持人海霞的访谈节目中,迪尔空分的海霞深情地说:“做企业要做民族品牌,民族品牌要为国争光,要向世界证明中国民营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有能力、有魄力突破困境引领行业发展。”
图示:“海霞对话海霞” 迪尔空分创始人海霞董事长与央视知名主持人海霞深度对话
回忆起行业的发展历程,她提到:“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我们的中国几乎没有一套自己制造的空分设备,到2011年之后,我们才真正能够与国际巨头抗衡。”面对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投入风险,她坚定地表示:“民营企业就应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敢站出来为行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尽到自己的那份力量!”
紧跟国家发展步伐,迪尔空分实现了国内首条智能生产线、首套空分领域智能控制系统等多项创新,铸就了数智空分技术的领先地位。如今中国的空分技术已足以与国外巨头抗衡,在数智化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她们不忘回馈社会,为空分工大50周年校庆贡献力量,并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回顾成就、展望未来,对老员工表达感激与尊重。对于管理,海霞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的方法:“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一家公司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精细化管理。”
图示:迪尔空分20周年庆典
目前,迪尔空分正在筹备上市。300余人的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占比达30%以上,其中不乏归国博士、硕士等高精尖研发人才,另外还拥有加拿大研发团队。
创业20余年,迪尔空分从一家被剥离集团的子公司,到重组后绝地反击成为如今的上市后备企业,海霞摸索出一套适合于管理方法。“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一家公司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精细化管理。”
图示:海霞深情看着一路陪伴的员工
面对行业的转型升级期,海霞认为:“企业不但要耐得住寂寞,更要经得起诱惑。”她自身经历10年的转型,投建了10个气投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经历失败、再站起来,慢慢摸索才能迎来最终的成功。”
从业40余载,她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不经历风雨一定见不到彩虹,任凭雨注,总有天晴时。如果没有失败和挫折的经验堆砌,不停接受痛苦的洗礼,就无法成为巨人。
“此生只做了一件事——把空分事业进行到底。” 海霞谈道。数十年如一日地爱着空分行业,为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永不放弃也永不言败。此刻,迪尔空分正布局一盘大棋,默默厚积薄发、蓄能攒劲,静候未来爆发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