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行业新闻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气体人】 李付宝:从平凡到卓越,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

来源: 更新:2025-04-02 15:37:04 作者: 浏览:110次

文/慕容素娟采编团队

主编介绍:慕容素娟,大话芯片研究院院长,书籍《芯人物(一)》、《芯人物(二)》、《芯火燎原---芯片人才自主培养探路》、《中国智慧家族产业启示录》等作者。曾就职于华为公司、中国电子报社等机构,在科技产业深耕十多年。

【本期人物】李付宝,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透平机械项目气动总工。负责压缩机项目整机气动设计、高效气动核心部件设计研发工作。面对离心式压缩机这一全新领域,钻研《流体力学》等学科,助力公司拥有自主设计的高端离心式压缩机,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由其主导设计某项目一万空分原料机项目,现场对比进口品牌能耗降低100千瓦;多次主持设计针对进口品牌离心式压缩机降压改造项目,很多较原气动能耗降低10%-15%等。担任部门技术指导,培养大量压缩机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获得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一等奖、潍坊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市级决赛一等奖、潍坊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是潍坊市职工创新创效能手。拥有授权专利19项(发明2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2023年获评公司最高荣誉“豪迈工匠”。2024年获评山东省“齐鲁工匠”

图示:李付宝

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舞台中央的征程中,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项创新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无数产业工匠的拼搏与奉献,李付宝便是其中默默坚守、贡献力量的一位。1996 年,青春正好的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从华北工学院毕业后,一头扎进高密的一家集体企业。车间里,划线钳工和设备修理的工作虽琐碎繁杂,却成为他叩响实践大门的敲门砖。理论与现实的落差,非但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那些在油污与铁屑中打磨的日子,让他积累了扎实的技能,也沉淀出坚毅的品格。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集体企业的困境并未困住李付宝的脚步。2003 年,他踏入豪迈公司,就此开启了一段热血沸腾的奋进之旅。岗位频繁变动,从车间到工艺科,再到设计科,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对陌生领域的挑战。但他没有丝毫犹豫,一句“公司需要我去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道出了他的担当与果敢。在压力如山的工作中,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思维,边学边干,迅速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当豪迈公司决心攻克离心式压缩机核心技术,打破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时,李付宝挺身而出。面临技术空白、知识匮乏的困境,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那股啃硬骨头的劲使他没有退缩,反而点燃了他的斗志。他自学流体力学等知识,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四年、五年,时光见证了他的执着。最终,自主设计的高端离心式压缩机成功问世,打破国外垄断。

取得瞩目成绩后,李付宝并未止步。他在心底立下新的目标,他主导了一万空分原料机项目,带领团队为降低能耗、提升效率,与一个个难题死磕到底。在汗水与智慧交织下,终于成功替代进口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谈及未来规划,李付宝满怀憧憬:“近期重点提升空分压缩机的气动性能,叶轮、扩压器、蜗壳等零件都实现最优匹配,以后争取在透平机械方面取得更多成绩,为储能等领域贡献力量。” 他深知 “今天我跟别人干,明天我能自己干,将来我带别人干”,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李付宝的奋斗历程,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逆袭的传奇,是对工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激励着无数人为中国制造业的辉煌未来奋勇前行。

“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1996 年,李付宝从华北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专科毕业。作为委培生,他被包分配到高密的一家集体企业。那时,能进入集体企业工作还挺让人羡慕,可现实却不尽人意。

在这家集体企业,李付宝在车间工作了 4 年,从事划线钳工和设备修理工作。他坦言:“在原厂时,从学生到职工的一个转变,原来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也没用过,到工厂之后发现这些知识和实用还有一定差距。” 这 4 年,他学到了不少工作技巧,也逐渐适应了职场生活。

图示:初入职场时

随后,因公司需要,他转到工艺科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这一干就是 3 年。在工艺科,他需要详细编制工步,计算工时,因为工人的工资和奖金都依据这些来发放。

然而,这家集体企业效益不佳,管理混乱,经常拖欠工资,“换一届领导就欠三个月”。在国有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厂被厂长买断,但经营理念并未改善,发展前景黯淡。

2003 年,李付宝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当时,许多同事跳槽到豪迈公司。在他们的影响下,李付宝了解到豪迈发展形势好,氛围佳,企业负责人仁义友好。他心动了,毅然选择加入豪迈,希望能在这个新平台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技术能力。

进入豪迈后,李付宝不仅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还得到了公司给予的股份。他感慨道:“我感觉公司给我们的太多了,下决心尽量把每一项工作干好。”

刚到豪迈,老板询问他的工作经历后,得知他干过划线钳工,便安排他去车间。在车间里,他接触到大量图纸,负责绘制加工轮廓,而当时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模具,模具产量飞速增长,技术人员缺口极大。

老板对人才培养极为重视,常常一周一次,路过车间就询问李付宝:“带了多少徒弟了,徒弟什么时候能顶岗?” 面对老板的关注,李付宝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努力工作。就这样,他在车间度过了充实的半年时光。

图示:在车间研究产品

随着模具产量持续攀升,公司工艺科急需人手。李付宝因工作表现出色,被调到模具工艺科。在这里,他一干就是一年半,负责各种模具零件工艺编制。他回忆道:“在工艺科干了各种各样的模壳、型腔、胶囊模工艺。” 然而,订单量的激增使得工期缩短,生产现场问题频发,需要及时解决。

于是,李付宝又被调到生产现场做工艺处理。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他压力巨大,因为无人指导,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每天面对众多棘手的零件加工问题,他只能一个一个仔细查看,然后写出处理方法。“生产现场需要的知识面最广,需要懂工艺、加工、设计,因为不合格了,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需要判断它对这个产品的使用有什么影响,如何修,质量能不能保证使用等等。”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再加上公司良好的合作氛围,遇到问题就向总工和技术主管请教,逐渐掌握了工作要领。

在工艺科干了一年半后,由于设计科接的订单越来越复杂,国内外高端客户增多,设计人员短缺,李付宝又被调到模具设计科,设计各式各样的模具。在模具设计科,订单量不断增加,人手总是不够,大家加班加点,公司每年都招聘新人,可人均设计量增长的速度依旧更快。

在设计科工作一年左右时,工艺处理那边需要人,李付宝没有丝毫犹豫:“公司需要我去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毅然回去干了近一年。后来,设计科接了欧洲捷克的几个重要模具订单,设计量巨大,急需人手,他又迅速被调回。他一人负责好几种模具设计,秉持着 “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不会干就学” 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工作。

自学流体力学,助力开发出离心式压缩式,打破国外垄断

当接到国外订单时,李付宝主要通过邮件与国外客户沟通结构和图纸问题。由于涉及语言交流,销售科的翻译人员会将邮件内容翻译后再发送,一个来回常常需要一两天甚至两三天。但他从未抱怨,始终全力以赴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凭借着任劳任怨、专注踏实的工作态度,在豪迈公司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豪迈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李付宝是一个榜样性的存在。他学历不占优势,却凭借自身努力与坚定信念,从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透平机械项目的气动总工,这背后,豪迈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豪迈公司作为机械加工领域的佼佼者,长期为国际知名企业加工零部件,在模具和大型零部件加工方面实力深厚。然而,当时国内离心式压缩机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为公司和行业发展的瓶颈。有人建议:“你们大型零部件加工这么多,压缩机大型零件也都干过,不做压缩机整机实在可惜。” 这促使李付宝和公司将目光投向了离心式压缩机领域。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难度极高,像离心式空气压缩涉及的气体动力学极为复杂,转子转速高达 7 - 8 万转,设计稍有偏差,就会引发震动、机械损失增加等问题,导致整机性能下降。彼时,豪迈公司在这方面技术空白,专业人才匮乏,即便安排研究生研究气动,也因缺乏实践经验难以突破。

面对这一充满挑战的全新领域,李付宝决心开启创新超越之路。公司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以及 “创新失败的代价可分段设控,创新成功的收益却难以估算” 的理念,为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这让他能卸下心理负担,专注投入研发,在公司内部,创新逐渐成为一种工作 “思维习惯”,大家在做事时总会思考如何优化、创新,以提升效率和质量。

2017 年,公司启动技术引进项目,邀请美国专家团队,其中包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Fellow和涡轮机械领域的国际专家。李付宝积极参与其中,尽管他学历和专业都不占优势,面对热力学、传热学等专业知识犹如看天书,但公司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悟什么” 的文化理念为他指明了方向。他采用 “先通读,不懂先跳过,后续结合实践重点突破” 的学习方法,在专家指导下深入钻研《流体力学》等学科。

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人人有目标,事事有人干,行为有规范,结果有激励” 的文化准则确保了项目有序推进。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按规范高效协作,激励机制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有用就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显其才” 的人才理念,让李付宝坚信自己能在这个平台发光发热,更加坚定了他在技术创新道路上的步伐。

经过四到五年的不懈努力,到 2021 - 2022 年左右,李付宝团队成功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团队,实现高端离心式压缩机自主设计,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导设计一万空分原料机项目比进口品牌能耗降低100千瓦

随后,李付宝主导设计一万空分原料机项目。当时国内压缩机性能不佳、运行成本高昂,一台3500千瓦的压缩机 24 小时运行,一年运行费用远超产品成本,既增加企业负担,又造成能源浪费。李付宝立志 “为公司盈利和为国家节能减排做最大努力”。

在项目实施中,“给别人信心就是给自己机遇” 的文化观念促进团队协作,成员间相互信任、支持。李付宝团队将提升压缩机性能作为核心目标,尤其是关键的压缩机叶轮气动设计,其气动功率占主机消耗功率 90% 以上。他们不断优化叶轮叶片形状,为得到更优性能而艰难探索。在空分行业,空气是原料,电费是主要成本,原料机和增压机压力比不同,对设计精细度要求极高。此时,“花钱花得有道理,省钱省得有意义” 的理念指导团队合理分配资源,兼顾研发投入和成本控制。

最终,李付宝团队成功完成一万空分原料机项目,与进口品牌相比,能耗降低 100千瓦,压缩机效率从国内平均的 82% - 83% 提升到 88% 以上,大型压缩机甚至达 90% 多,为国家节省约 5% 的能源消耗。豪迈机器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常规机型价格降幅在 10 - 20% 之间,推动了行业良性发展。

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表现,李付宝先后荣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一等奖等荣誉,被评为潍坊市职工创新创效能手,拥有授权专利 19 项(发明 2 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1 项,2023 年获评公司 “豪迈工匠”,2024 年荣获山东省 “齐鲁工匠” 称号。

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镌刻技术创新的新征程

李付宝并未满足现有成绩,依旧在技术创新道路上奋进。他表示:“现在根据订单设计、优化,用软件模拟不断优化。以前老设计工依赖书本知识,设计后测试再修改,效率低。现在软件多,我们不断模拟,一天优化 10 多次,寻找更好方案。”“想好了再干,一点不慢” 的理念时刻提醒他注重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

近期,李付宝又将重点聚焦于空分气体性能的优化,力求让每一个零件,无论是叶轮、扩压器还是蜗壳,在 3 级、4 级、8 级的配置下都能达到最优匹配,誓要把空分领域的机器做到极致。

谈及下一个目标,李付宝眼中满是憧憬与坚定:“以后若有更好的机会,我希望能在透平机械方面取得更多成绩。比如储能等领域涉及的透平机械,如果我们有机会参与其中,定要全力以赴,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奋斗历程,李付宝感慨:“调岗时领导说企业安全发展要有自主产品,所以我在模具设计时就思考为公司新产品开发做贡献。项目成立时,我投身新产品开发岗位,起初想做好设备投放市场,后来将提升设备性能作为目标,再后来希望为公司盈利、为国家节能减排出力。” 同时,他始终铭记 “抱怨是成长的天花板,是环境的污染源”,保持积极态度解决问题。

“爱员工,就是爱公司;爱工作,就是爱自己” 的企业文化让李付宝感受到公司关怀,更加热爱工作。“于个人而言,工作是永远也干不完的,所以家庭生活不能因工作而忽视;但干事创业的机遇,则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若家庭条件允许当全力以赴” 的理念,让他在家庭支持下全身心投入技术创新事业。

李付宝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其对技术的执着、对品质的追求以及面对困难的坚韧,展现了新时代工匠的精神风貌。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