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素娟采编团队
主编介绍:慕容素娟,大话芯片研究院院长,书籍《芯人物(一)》、《芯人物(二)》、《芯火燎原---芯片人才自主培养探路》、《中国智慧家族产业启示录》等作者。曾就职于华为公司、中国电子报社等机构,在科技产业深耕十多年。
【本期人物】
李恒培,山东阳谷万德豪阀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在气体行业深耕30年。1995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前身),从翻译做起,后切入外贸,直至圆梦创立自己的企业。从创立之初至今,李恒培的企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专业生产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压缩天然气瓶阀门、工业气体阀门的知名企业,产品打入欧美、中东、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他的企业先后荣获 “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晨星工厂” 等多项称号,并连续六年获税务局 “诚信纳税企业” 表彰,2017 年被授予山东省行业 “隐形冠军”。
图示:李恒培
责任感是自觉担当的态度,是成就人生的基石。李恒培的人生经历就是这句话最真实、质朴的诠释。李恒培,出生于山东阳谷县普通农家,贫寒家境让身为长子的他早早懂事,田间地头的农活是生活给他的磨砺,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更在心底种下靠读书改变命运、带领家人脱贫的种子。他凭借不懈努力考入天津外国语学院,在时代浪潮与家庭变故的双重催化下,他毅然放弃银行安稳高薪工作,投身外贸与气体行业。从威海合资企业翻译岗位回归家乡,进入国有阀门厂负责出口业务,自此开启积累之旅。
工作中的他,总能以巧思降本增效,用执着赢得信任,凭借点滴努力汇聚人脉、积攒经验,为创业筑牢根基。1999 年阀门厂改制,他抓住机遇,开启创业之路。创业初期,他稳扎稳打,先聚焦出口,后敏锐洞察短板,布局国内产品,开启 “两条腿走路” 模式。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他诚聘上海退休工程师,带领工人精心钻研,实现产品质量飞跃,赢得客户长久信赖。历经风雨,公司逐步壮大,年营收近亿元,领跑工业气体阀门细分领域。
如今,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正在推动他迈向更高远更辽阔的未来。同样也是这种几乎根植于灵魂的责任感,让他扎根气体行业,做好中国的工业气体阀门。
走进气体领域
家庭责任感驱动的事业选择
1970年,李恒培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石佛镇一个普通家庭。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长子,他早早开始分担家务,下学回家到地里干活是家常便饭,“割草、打药……什么农活都干过。”
同时,由于家境贫寒,他早早下定了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早在高中时代,李恒培就已对未来有所规划,即将来要走经商之路,带领家人过上好日子。那时候大学招生名额非常少,考学不易。李恒培回忆说:“一个村2000多人,一年也就两三个人考上大学。”而他无疑是努力且幸运的,1992年,他成功考入天津外国语学院。
彼时恰逢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市场环境一片欣欣向荣,这更坚定了李恒培毕业从商的决定。而天津外国语学院这所历史悠久的外语大学的培养,为他日后从事出口贸易打下了基础。
大二那年,李恒培的父亲突然病逝,作为家中长子,家庭的重担从此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1994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阳谷县工商银行。银行的工作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高薪工作,足以让李恒培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不足以达成带家庭脱贫的目标,因此李恒培放弃了这份工作。
之后,李恒培转而进入山东威海市荣城市一家中德韩三国合资企业。这家公司待遇非常优厚,比如,该公司一次接待费就有一两千元,以当时普遍月薪200元为参照,便可见其待遇之优厚程度。但正是由于待遇太优厚,李恒培难以心安理得地独自享受这种生活,“想想我吃得好,家里老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我心里就不舒服,睡不着觉,就要回来。”毕竟,在荣城他完全照顾不到家里,思来想去,他决定回家。
于是,仅过了三个月的优渥职场生活后,1994年11月,他便回到家乡,进入一个效益不错的国有阀门厂。从此扎根气体行业,30年不改其心。
涓滴成河
打下创业根基
1995年起,李恒培在阳谷县阀门厂负责出口业务。在此期间,他积累了后来成为自己创业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产业理解、出口业务,还是人脉、客户积累,都为他未来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赢得了他事业发展上的一个个贵人。
“我是吃过苦走过来的,所以非常珍惜机遇,在努力的过程中会全力以赴。”李恒培负责的出口业务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负责货物运输。货物量不大,一般是一两吨。工厂有运货车,在他之前,工厂一直是用自己的货车运货,满车去空车回,一趟成本2000多元。他接手之后,认为这种方式有点“大材小用”,便改用河南新乡或河南濮阳到青岛的卧铺火车。虽然人会辛苦一些,成本却只有四五百元,一趟便可以为工厂节省成本1500元以上。
有一次,他送到一个外贸公司的仓库—在流亭火车站附近,离青岛市区还有一定的距离。当时正好遇到下雨天,李恒培联系对方公司的一个负责人,请仓库协肋派车过来,一吨多货,只有他和对方公司的人从长途客车上往仓库车上搬。那位负责人几天后告诉李恒培“小李,给你挪个货,累得我胳膊都酸了,几天都缓过不来。”
正是这种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帮助他得到同事、客户的广泛认可,而这些人又成为他事业的“贵人”。有一次,一个外贸客户欠厂里97500元货款,原定周五还款,结果李恒培如期到对方公司结款时,对方却回复无法还款,让他回去。考虑到马上周末,这一拖就又拖出两天,李恒培就在对方办公室一直待着,“你得守信用,你说的这周末给我钱,你不给我,还叫我走,我不走,我饭也不吃,你不给我钱我就不走。”外贸客户负责人有感于他的执着,当天下午就结清了这笔货款。不仅如此,该负责人还因此建立起了对他的信任,两人慢慢成为朋友。
此外,在阀门厂工作期间,李恒培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做些小生意,比如春节前存些化肥,到春天灌溉播种时卖出去,赚一些收入等;有时给学校部署电脑、语音室等。就靠着这样踏踏实实、一点一滴的努力,李恒培坚定地实现着最初朴素的梦想——带家人脱贫。
水到渠成
订单推动的创业
经过阳谷县阀门厂的积累,创业对李恒培而言,可说是水到渠成。1999年,阳谷县阀门厂因经营不善要改制,李恒培便离开了。当时是,青岛外贸客户想继续延续业务关系,便问他能否继续做原来的业务。“既然你们这么信任我,那么我尽量做到。”就这样,李恒培组织了一批下岗技术工人,到聊城租赁厂房,用“借鸡生蛋”的办法,使业务得以延续。
第二年,借当地招商引资的机会,李恒培回到石佛镇,用数年积蓄和从亲朋处筹措的20万元正式创立山东阳谷万德豪阀业有限公司。
最初,他只是做老本行—出口,每年业务量约有100万元到150万元,以当时初创企业规模而言不算少,但李恒培很快发现只做出口就像“一条腿走路”,过于单一。因为向美国出口有明显的淡旺季,圣诞节、夏季都是淡季,厂房、设备的闲置会造成不小的浪费,而且淡季总是放假不利于留住人才。2003年,李恒培开始布局国内产品,尝试“两条腿走路”。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帮助他的企业成功穿越经济周期,走过21世纪第一个10年。不过,李恒培并不满足于此,既然担负起了企业的责任,他就想带领企业走得更远。他想通过产品技术升级提升竞争力。当时工业气体阀门领域国内技术最先进的是上海阀门厂。2012年,李恒培诚聘了一位上海阀门厂的退休工程师做顾问。
最初,这位退休工程师并不愿意放弃上海的安逸生活远赴山东。李恒培便三顾茅庐,亲自乘高铁多次前往上海相邀,用了3个月,终于用诚意打动退休工程师。李恒培和他的工人们也没有辜负老工程师的信任。老工程师退休前没有实现的职业理想在阳谷这片热土这里实现了。在老工程师的指导下,朴实的工人们按照要求重新做产品,把技术彻底吃透,严格践行老工程师的理念,把产品质量做上一个新台阶。
对于气体人而言,用产品质量说话无疑是康庄大道,回报则是客户数十年如一日的信赖。李恒培自豪地谈起一个东南亚的客户:“十几年始终如一,他不管从哪里订钢瓶,都是从我们公司拿阀门。他的产品也因此受到其东南亚用户的好评,这都得益于用户长期以来对我们产品质量的信赖。”
时至今日,李恒培的公司年营收已接近1亿元,这已经是工业气体钢瓶阀门细分领域当之无愧的国内领先企业。
图示:李恒培(左一)带客户参观产品
李恒培当前的团队有70多人,在用人理念上,李恒培崇尚让员工自由发挥,不会采用千篇一律的刻板管理模式,“天高任鸟飞”,他给予员工足够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他深知员工大多来自工厂周边,生活中难免有需要灵活处理的事务,所以并不让员工严格执行考勤,而是充分信任他们。他说:“我的员工都非常自觉,请假时也不会耽误工作,甚至能提前把工作安排妥当。”
面对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有人将其类比为道家老子提出的 “无为而治”。李恒培认可这一说法,他认为创新探索需要自由的氛围,过程中出错在所难免,应该允许员工犯错,要让员工能从失败中积累经验与教训。
在这样的理念模式下,员工们得以放开手干,也培养出了主人翁精神。李恒培对员工的表现相当满意,他认为当员工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员工不会想着跳槽去其他公司,而是安心在此奋斗,甚至有退休后仍想留在这里的意愿。
他感慨道:“工厂发展到今天,凝聚了每个员工的辛勤付出与奉献,大家荣辱与共。”
脚踏实地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恒培状态非常好。每天早上八九点到公司办公,每周打三次羽毛球,“我同学跟我开玩笑说:‘以前你上学的时候像小老头,现在反而年轻了。’”这种生命活力,既是源于践行目标的满足感,也是他与生俱来乐观坚强的正向回馈。
创业20多年,李恒培经过的大大小小的困境当然不在少数,关乎企业生死的局面也并非没有,但他总是可以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些沟壑。
李恒培在创业之路上,曾深陷一场惊心动魄的担保危机。2012 年,一位既是高中同学又是大学好友,且在银行负责贷款业务的同窗找到他,言辞恳切地请求李恒培为一家企业做担保。出于多年情谊的深厚信任,李恒培未加思索毫不犹豫地签了字,甚至对担保金额都一无所知。不久后,隐患开始显现,李恒培的弟弟察觉异样,提醒他所担保企业可能存在问题。李恒培如梦初醒,急忙联系同学询问,得知担保金额竟高达 600 万元,而彼时自家企业贷款才 300 万元,巨大差距让他顿感事态严重。后来被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银行将李恒培起诉至法院,要求他承担还款责任。他说道:“我当时心里就想,这要是输了,公司可就全完了,破产也不是没可能。”
幸运的是,李恒培平日广结善缘,身边朋友纷纷伸出援手。他们凭借专业知识与对行业规则的熟悉,仔细研究案件,发现银行担保程序存在多处签字不合规、不合法之处。在长达近一年的诉讼过程中,李恒培承受着巨大压力,一方面要处理公司日常繁杂事务,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还要为官司四处奔波,他虽身心俱疲却咬牙坚持。他感慨道:“那段时间,虽然非常俱疲,但非常坦然,自己不能放弃,始终相信公理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法院判定李恒培胜诉,他无需承担还款责任。不过,在此期间,为尽量降低负面影响,李恒培已先行垫付 20 万元利息,经济上虽有损失,但成功化解这场致命危机。
“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当年担保陷入困境的比比皆是,自己还算幸运,作为被告,打赢了官司。”
图示:李恒培参加县政协委员会会议
谈起未来的事业规划,他的清晰、务实、专业,一如过去数十年他做事的风格:“第一是把去年刚上的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业务巩固再扩展一下。这一业务国内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但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我们始终秉持着把质量做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来生产销售。第二是工业气体钢瓶阀门这一领域,从2025年起,氧气钢瓶的国标有了变化,原来是普通阀门,现在改成了一个保压阀,以前的老阀门容易造成气体混装,存在安全隐患,每年都要发生一些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家将从2025年开始,要求氧气钢瓶全部换成保压阀,我们在3年之前就开始深入研究保压阀。出口方面的业务明年计划再扩展,基于东南亚、中东市场的良好表现,我们要再把欧美的市场打开。”
除了短期规划,他还兴致勃勃谈及远期目标:“把企业做成百年企业,这是我的目标。”短期目标务实,长期目标远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贯穿李恒培事业的风格,又何尝不是他人生的轨迹?
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李恒培目标明确且坚定。早在上高中、大学时,他便立志从商,想干出一番事业以带领全家脱贫致富。现在,家庭责任已经超额完成,企业责任、社会责任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原动力。“以前是家庭责任,现在肩负了企业责任,还有社会责任,经营企业不仅为了盈利,上缴税收、创造就业岗位等都是为社会做贡献。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莫不如是。
他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与企业的立足之本。”他坦言:“人生必然遭遇诸多挫折与困难,但始终怀揣‘没有过不去的坎’的信念,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