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也驶上了快车道,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新的热点。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所说:“2018年是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元年。”
衣宝廉说,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跟锂电池、锌锰干电池一样,具有效率高的优点。燃料电池的工作方式跟内燃机一样,电池发电部分和储能部分是分开的,出现问题只要把氢气和电池切断,燃料电池就不会燃烧和爆炸,所以燃料电池从整体上讲是安全的。
作为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支持,我国科技部组织实施的“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燃料电池客车项目聚焦在燃料电池系统工程,这个项目的实施非常必要。按照目前燃料电池的研制水平,在汽车工作环境下,如果不在系统上做好保护措施,那么系统输出功率就会不断发生变化,燃料电池的寿命仅有两三千小时,只有跟系统控制结合起来,给燃料电池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它的寿命延长到一、两万个小时都有可能。所以,实施这个项目,就是把电池系统和解决高电位、启动停车、动态加载等问题统筹考虑解决,对促进全国燃料电池汽车整体技术提升和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可以进一步聚焦,不一定大而全,集中精力在一个方面更能取得创新性的成果。总体来讲,我认为河南省在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方面还是很值得称赞的。”衣宝廉表示。
据张卫东介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发展领先。2002年,中国相关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车用氢能的相关表述。如今,在中国已经将氢能作为国家战略级的发展方向。这是企业发展的成果,更是产业进步的象征。在核心技术方面,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燃料电池技术迭代速度快,示范运营不断落地。在法律、法规等方面同期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十多年的示范推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发展至百万级规模,但纯电动汽车仍面临着电池成本过高、续驶里程短和充电不方便等难题。近几年,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向产业化趋近。面对新技术发展变化,中国未来新能源技术路线何去何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提出,要以龙头企业来带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产量占全球50%,并且有一半左右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我国的强项在以锂电池为核心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汽车,短板在燃料电池和燃油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重点的研发方向。建议河南省要搞燃料电池汽车,最好是以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链。整车研发企业可以进行集成,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更容易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涉及燃料电池的全部技术链,这个技术链非常复杂,涉及不同的专业,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单位能够做到所有,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技术积累是很难取得突破的。他建议以燃料电池客车项目来牵头,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来配合。
张卫东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就有了燃料电池的样机,新时代下,在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客车企业的带头作用不可忽视。要树立足够的技术自信,通过产学研用多层助力,推动中国氢能经济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