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以生态环境部为首的十一部委发文《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掀开油品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序幕,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反映出《行动计划》具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和从各个管理节点入手、一抓到底的逻辑性,还有与时俱进采纳最新技术成果和物联网的先进性。本文意在通过解构《行动计划》,分析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
新年伊始,以生态环境部为首的十一部委发文《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掀开油品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序幕,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反映出《行动计划》具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和从各个管理节点入手、一抓到底的逻辑性,还有与时俱进采纳最新技术成果和物联网的先进性。本文意在通过解构《行动计划》,分析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
以北京为例,该市环境污染治理前期以减煤为主,目前尤其在散煤治理与煤改气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呈逐年下降态势。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尤其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连续两年达到个位数,远优于国家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也已接近国家标准。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与散煤燃烧有关,二氧化氮则与机动车排放直接相关,居高难下的浓度也就进一步凸显了机动车污染的问题。
2017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1亿辆,柴油车保有量占7.8%(约2000余万辆),而污染却占了机动车排放绝大部分,其中颗粒物达到77.8%,氮氧化物占57.3%,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也就很好理解首战柴油污染的必要性了。《行动计划》给的出路有两条,一是产品升级,就是“油车路”产品升级+网络监控;二是控制总量,共有三种替代方式:一是采用新能源车替代柴油车;二是优先推广符合国六的天然气车;三是多式联运进行物流结构替代。
柴油污染的治理不是那个部门单打独斗能够胜任的,必须多部门联动方可见效,十一部委聚焦柴油污染,齐抓共管、分兵把口、各负其责。首先采取的是问题导向,以柴油车(机)达标排放为主线,一抓到底,扭住污染治理不放松;其次是统筹全局,以“油、路、车”为具体载具,全产业链施治,针对不同环节采取对应措施;其三是全方位的天地人车监管,利用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排放检验机构联网、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以及路检路查和入户监督抽测,对柴油车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的排放监控,最终实现标本兼治。
从《行动计划》提出的举措看,其一方面致力于双管齐下,源头治理。首先,提高柴油车制造维修企业门槛,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油耗和排放标准。其中:一是新车制造,不达标者不准上牌;二是在用车辆,不达标者,不准上路;三是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其次对柴油实施国六标准,2019年实现全面供应。同时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并推进建立车用油品、车用尿素、船用燃料油全生命周期环境监管档案,打通生产、销售、储存、使用环节,此外还要开展燃油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依法取缔违法违规企业,对生产不合格油品的企业依法严格处罚,从源头保障油品质量。
另一方面,注重过程治理,环环相扣,确保排放降低。从机动车设计、生产、销售、注册登记、使用、转移、检验、维修和报废等各个环节,加强全方位管控;通过国家机动车环境监管平台逐车核实环保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污染控制装置查验、上线排放检测,确保车辆配置真实性、唯一性和一致性;严厉打击污染控制装置造假、屏蔽OBD功能、尾气排放不达标、不依法公开环保信息等行为;推行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执法模式;采取现场随机抽检、排放检测比对、远程监控排查等方式,实现对排放检验机构的监管全覆盖;建立完善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 制度);深度治理车辆应安装远程排放监控设备和精准定位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时监控油箱和尿素箱液位变化,以及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通过大数据追溯超标排放车辆生产或进口企业、污染控制装置生产企业、登记地、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加油站点、供油企业、运输企业等,实现全产业链环境监管。
《行动计划》还要求“通过优化物流结构,减少柴油用量,实现排放减少”。比如,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重点区域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及堆场建设;2020年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对于非重点区域,淘汰国三柴油货车延长的时限不会超过2年;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沿海港口新增、更换拖船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纯电动和天然气船舶;重点区域集疏港、天然气气源供应充足地区应加快充电站及加气站建设,优先采用新能源汽车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
笔者认为,《行动计划》的实施,对相关行业利弊参差,对天然气行业却是利大于弊。
就能源层面来说,低碳能源得到了进一步认可,尽管在《行动计划》的文字排序上天然气居于新能源之后,实际上随着天然气车在未来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多可以证明,天然气的主体能源地位得到了确认。
天然气车的制造企业是受益群体之一。从《行动计划》的用词来看,不是“推广使用”就是“优先采用”,力挺之心路人皆知。但是要吃到嘴里却并不容易,从“鼓励自主研发柴油车(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用语可以感觉到痛点之所在,更遑论天然气的高压共轨喷射了,还需要努力,天然气发动机还需要更高层次的创新研发。天然气车低碳的环保性能具备天然优势,使其在国五排放的检测中如鱼得水,轻松胜出柴油车。随着排放性能要求的提高,天然气车的氮氧化物排放未经处理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从前处理或后处理等方式予以处置,必须全力以赴,放手一搏,才有可能通过国六排放的关隘,赢得“优先采用”与“推广应用”。
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喜忧参半。一是从结构上来说,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提升30%的铁路运力,将极大的提高物流效率;对LNG罐柜铁路运输是一个巨大的推动,预计在2019年内,LNG多式联运专列将开展试运营;二是水运动力的LNG化,将优化江海沿线的LNG场、站、港的布局,不仅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更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三是LNG罐柜多式联运的推进,将更新LNG物流结构,长远距离的LNG运输将由铁路和水路承担,公路的LNG槽车将主要负责近距离的配送服务,LNG集装箱的堆场建设与配送服务将迎来发展高潮。而对公路物流企业则因新车售价成本增加而提高,后处理系统增加运营成本,以及因检测趋严带来的维修成本增加等,遭遇短期阵痛难以避免。
对物流装备制造而言,结构调整,近在眼前。一是对机动车制造业而言,是一个推动其质量升级的过程,也是进一步规范化、提高集中度和减量的过程。尽管短期内减量不明显,甚至不排除在某个时段会出现增加,但在中长期来看,柴油车减量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二是对船舶制造行业而言,将推动其出现更新换代的高潮。规范的油品供应、严格的排放检测,将迫使船东加速淘汰老旧船只,按照新规更新标准船型,实现水运装备的升级。三是而对电动车行业而言,笔者认为只是“画了一个饼”。实际上,目前的电动车主要的突破点还在乘用车领域,主攻的是汽油机,一般而言锂离子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汽油机,已初见成效;而氢燃料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柴油机,尽管已经有电动客车/重卡下线试运营的报道,只不过是蹒跚学步的婴儿,距大功率、大规模的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在商用车领域还有相当大差距。
对天然气物流装备来说,(2019)53号文将是一个里程碑。其一是LNG槽车,2019年将是分水岭,此后将步入收缩期,不仅仅是运距的缩短,而是运能、运力全方位缩减,让位于蓄势已久的多式联运LNG罐式集装箱。其二是LNG多式联运时代的到来。由公铁水各负其责的LNG多式联运将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化LNG物流运输,一罐到底的“门对门”服务,伴随着“一票制”的财务、保险、信息服务,将见证LNG专列与LNG专船的试运营的到来。其三则是LNG重卡畅行天下,车用瓶需求可能倍增。面对柴油重卡从严治理的氛围,缩减空间的首位顺序接棒者就是天然气重卡,经受了市场的考验,良好的国五排放天然气重卡,稳定的气价奠定了天然气重卡的经济优势,近日天津市出台的天然气车通行费全免的政策,将有力的推动天然气车的应用。只是面对国六排放要求,天然气重卡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将功亏一篑。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行动计划》考虑周全细致,但是实践成效还有待观察。想要在2020年完成难度不小。不仅柴油车、船的改进升级需要过程,“天、地、人、车”物联网的构建,没有5G的技术支持,也将事倍功半,尤其是排放的后处理不可松懈,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久久为功。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实现《行动计划》应有之成效,希望在后续落地实施过程中,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更加务实可行的细则予以配套。
作者:蒋春辉
作者系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