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行业新闻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聚焦2021年两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 更新:2021-03-08 19:53:36 作者: 浏览:2078次

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争取发展先机。大力发展氢能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在副产氢纯化等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我国氢能产业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已出现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二是在液态储氢等核心技术、高端材料、装备制造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三是氢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四是当前“绿氢”(风光水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制氢)成本高,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

 

 

作为能源界“新宠”的氢能备受瞩目。“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在愈加丰富的能源格局中,我国如何推进氢能产业发展?让我们看一下两会委员代表如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    马永生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马永生聚焦绿色和创新主题,提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提案。

 

大力发展氢能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针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马永生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原则,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工产业,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气储运设施、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探索并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制定。氢能全产业链管理涉及国家11个部委,需统筹推动,建立完整、先进的全产业链氢能规范标准。

四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明确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支持时限,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李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鼓励绿氢与化石能源生产相耦合
 

图片

 

李灿认为,当前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可再生能源消费市场,比如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像光合作用那样,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燃料、代替化石燃料。由其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个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工程项目,已成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投入使用。核心技术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绿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液体燃料”,由此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将其转化为液体燃料。原理上是储能技术,适合于输电之外的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运输,是衔接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桥梁。

 

李灿建议,下一步还可利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碳汇、碳税等市场化手段,逐步限制煤制甲醇等传统反应过程,鼓励绿氢与化石能源生产耦合,由此推动难以减排领域的深度脱碳。“尤其是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区,同时具备富裕的煤炭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势,更适宜推广上述模式。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拓宽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  周洪宇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兼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应尽快制定国家氢能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全面崛起
 

图片

周洪宇认为,与日欧美相比,我国在氢能储运和加注产业化整体滞后。压缩氢气与液态、固态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相对成熟,但产业化仍有距离。国内加氢站的均采用气氢拖车进行运输,输送效率较低。国外氢气管道输送相对国内较成熟,日本、欧洲已分别建成2400 km、1500 km的输氢管道。我国目前氢气管网仅有400-500 km。客观而言与美国、日本等领先国家相比,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氢能产业尚存在缺乏国家氢能战略、核心技术不足、氢能产品单一、技术标准与检测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抢占国际氢能产业的制高点,周洪宇建议建立专门国家机构研究制定国家氢能战略。目前,氢在中国仍被列为危险化学品,尚未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亟需在国家能源转型蓝图中界定氢能的能源属性,明确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此外,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指定或设立了明确的机构开展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我国亟需建立氢能产业领导及协调机制,明确氢能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发布国家氢能总体战略及发展路线图;建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应尽快制定“国家氢能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完善相关监管法规与检测体系,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从技术攻关的角度,周洪宇建议,要切实攻克制约氢能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在周洪宇看来,中国氢能产业链与国外最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国家科技部应组织相关机构研究实施“氢能技术提升行动”,组织氢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聚焦绿氢技术、储氢、氢-电互联及智慧电网、分布式电站、热电联供等、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氢能卡脖子技术瓶颈,打破发达国家在氢能技术上的封锁与垄断。
 
在氢能定位方面,周洪宇强调,要立足国情科学谋划氢能定位。当前,国内氢能发展的所有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交通领域,各大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初步统计,全国规划的氢燃料电池电堆总产能超过3000兆瓦,燃料电池汽车产能总计超10万辆。周洪宇提醒,实际上,氢能体系的作用范围非常广阔,在发电、储能、建筑等领域都将大有可为。我国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全面地挖掘氢能的价值和潜力,建议国家工信部应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把氢能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各地应根据地区氢能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氢能发展之路,避免同质性重复发展,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  王凤英
长城汽车总裁
营造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环境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进程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中国汽车的全球化、智能化和新能源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三项议案建议,分别为《关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关于优化法律法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化落地的建议》。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需发展车用氢能产业,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以加快推进低碳减排。
 
然而,我国目前氢能产业战略导向尚不明朗,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加氢站管理缺位,车用氢能供给体系尚不健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自主化能力还不足,整车制造及氢气价格过高导致产业化进程受阻。为支撑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我国亟需解决产业发展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因此王凤英代表建议:
一、制定氢能的国家级顶层设计,完善标准法规;
二、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
三、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能力,鼓励多手段降低推广成本;
四、加强优质资源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   陈虹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
建议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
 

 

陈虹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中国氢能战略规划。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的氢能战略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分步实施的重点;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建立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氢能战略落地实施。

 

建议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有所突破。如对氢能的上中下全产业链,单独形成专项的法规政策,在审批、监管流程上与燃料汽柴油尽量趋同。

 

建议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和碳交易的试点范围,将工业副产氢提纯、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加氢站项目纳入减排项目范围,以进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高绿色制氢项目受益范围,引导社会对于绿色制氢项目的投资积极性。

 

 

陈虹代表还建议,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使用绿氢(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能)进行一定时期的专项补贴。

 
来源:综合两会新闻报道整理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