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速览要点
本周(2023.6.30-7.6)要闻如下:
国内要点
深圳新能源大铲湾加气站正式投入运营
5座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FLNG项目上部模块在舟山开建 中企提供总包服务
相国寺储气库十年累计采气128亿方 具备日采气3100万立方米能力
我国首次!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
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运抵三峡
国际要点
伊朗石油部长:与俄罗斯共建伊朗天然气枢纽的谈判进展非常顺利
阿联酋计划向可再生能源投资540亿美元推动净零排放
墨西哥太平洋公司就对华供应液化天然气达成协议
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计划到2030年将天然气产量增长50-60%
阿国油ADNOC授予13亿美元天然气管道系统扩建合同
1、深圳新能源大铲湾
加气站正式投入运营
近日,中海油广东分公司深圳新能源大铲湾加气站开门迎客,为大铲湾码头24辆新购LNG集装箱拖车提供加注服务。
大铲湾加气站的投入运营,为深圳新能源历时将近十年的艰辛办证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深圳新能源继深圳盐田港、蛇口港之后,建立在大铲湾港的又一个港区内的LNG加注站点。大铲湾加气站填补了深圳新能源在宝安区设立加气站的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场战略布局意义重大,该站的建成投运意味着深圳新能源已占领深圳四分之三的港口市场。
2、5座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
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中海油7月3日对外宣布,随着5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完成穹顶浇筑作业,位于广东珠海的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完工,向项目投产运营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的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中海油金湾“绿能港”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高栏港,一期项目于2013年投产,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为350万吨;二期项目是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同时建设5座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及配套设施。
据中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经理沈柏任介绍,项目采用的27万立方米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由中海油CGTank储罐核心技术自主设计,单个储罐高度达65.7米,相当于国家体育馆“鸟巢”的高度,内部可同时叠放3架C919客机。
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工程量巨大,单罐混凝土浇筑量45000立方米,可以填满20个标准奥运游泳池。项目所在区域内地震设防等级高,是目前中国国内地质条件最复杂、抗震设计难度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工程之一。
据了解,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届时金湾“绿能港”将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年处理能力可提升至700万吨,折合气态天然气约100亿立方米,可发电约500亿千瓦时,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3352万吨,相当于植树7000万棵。
3、国际FLNG项目上部模块
在舟山开建 中企提供总包服务
中新网舟山电,7月3日,刚果海域12区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上部模块在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的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生海工”)舟山基地正式开工。中企在该项目中提供完整的总包服务。
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FLNG)是开发海洋天然气资源的利器,能够在远离陆地的海域直接将开采出的天然气液化并储存,是海洋天然气装备中最复杂、造价最高、附加值最大的产品,堪称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
相比较于传统的陆上LNG(液化天然气)工厂,FLNG具有设备集成度高、建造工期短、投资更少、开发更灵活、风险可控、收益实现更早等特点。
本次开工的上部模块将用于意大利油气巨头埃尼集团订购的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
该设施建成后将部署于刚果(布)12区海域的大型气田,离岸约50公里,水深30米至50米。满负荷状态下,其每天可从附近的气田接收约1076万立方米天然气,用于生产、储存和出口,LNG年产能达240万吨,在全球FLNG年产能排名中位列第四。
4、相国寺储气库十年累计采气128亿方
具备日采气3100万立方米能力
中国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6月29日迎来高效运营十周年,累计注气158亿方、采气128亿方,目前已具备日采气3100万立方米冲锋能力。
相国寺储气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储气库以占全国储气库13%的设计工作气量,完成了17%的实际调峰保供任务,为川渝地区和管道沿线天然气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乃至全国天然气战略储备夯实了基础,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经过试注试采、扩容达产,截至目前该储气库已建成22口注采井、11座注采站、2座集输场站、1座集注站、超过170公里天然气长输管道;并通过优化注采方案、强化设备维保,生产模式从原来的每年“一注一采、集中检修”转变为“多周期注采、分散检修”,在应急状况下可实现3小时内注采转换。
相国寺储气库建设管理过程中,实现了三个“国内首次”和两个“国内率先”。
其中,在持续建设过程中,其实现国内首次应用地质力学模型与气藏模型耦合技术评价地质体完整性,计划到2024年完成提压增量,有望提升储气库上限运行压力,工作气量增加14%,更高效应对季节调峰、应急保供任务,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针对储气库强注强采、大吞大吐、交变载荷、周期往复的特点,其在国内率先探索并建立储气库“地质体-井筒-地面设施”三位一体完整性管理体系,做好储气库全业务、全时域、全生命周期安全检测及管理,确保本质安全。
5、我国首次!万吨级
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
6月30日,中石化宣布,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产出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至此,项目成功实现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该项目制氢规模达到每年2万吨,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为国内光伏发电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据悉,该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有效促进了我国氢能装备和氢能产业链发展。以电解槽为例,在该项目启动之前,国内的1000标立方电解槽累计需求量不到30台,而仅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就需要52台,有力促进了国内电解槽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综合市场调研数据,目前国内1000标立方电解槽生产能力已经接近3吉瓦,而今年前5个月绿氢市场需求超过650兆瓦,已接近2022年国内氢能市场需求总量。
6、国内首艘氢燃料
电池动力船运抵三峡
中新网宜昌7月3日电,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7月3日消息,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日前顺利运抵湖北宜昌杨家湾码头,参建各方将于近期完成氢燃料系统调试、船舶系泊及航行实验等工作,预计7月底举行船舶首航仪式。
“三峡氢舟1号”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共同投资建造,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该轮对探索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据悉,“三峡氢舟1号”6月12日从广东中山码头启航,采取江海联运方式,由驳船“鸿展96”、拖船“长江22048”轮接替完成拖运,其中,驳运段约950海里,江拖段约1722公里。
根据三峡通航管理局统一安排,“三峡氢舟1号”将由三峡航道局负责使用管理,交付后用于三峡库区及两坝间交通、库区巡查、应急等工作。
国际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