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氢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制氢行业发展趋势
开发先进的煤气化工艺,膜分离制氧,合成气膜分离提纯氢气,联产发电以及CO2回收,是大规模煤制氢的方向。如果能进一步降低空分装置投资,才可能从根本上降低氢气的成本,给煤制氢技术带来市场竞争力。国外正在进行离子膜的研究,目的是取代常规深冷制氧单元,空气通过这种膜便可以实现N2和O2分离,降低装置投资和煤气化制氢的成本。
总之,煤、天然气制氢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制氢水平进行较好的提高,满足了氢气需求量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建设与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制氢技术的发展,只有进一步提高制氢技术,我国在未来建设中就能保证氢的供给量得到满足,这将进一步保证我国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中国制氢发展状况
1、制氢行业发展规模
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氢气生产国。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氢气产量达3300万吨,同比增长32%;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增至4004万吨,同比增长19.8%。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突破和制氢成本的降低,氢气产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将达4575万吨。
2、制氢行业供需状况
近年来,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77%左右,传统工业、能源行业面临巨大的减碳压力。未来,氢能源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到2050年将满足全球最终能源需求的7%。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未来氢能源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绿氢约为1亿吨。
中国制氢运营分析
一、中国制氢经营模式分析
制氢工艺的不同,决定了制氢的运营路线不同。目前我国主流的制氢方法是中央制氢,其运营模式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大规模氢气生产厂,然后通过运氢车将氢气运输到城市中的加氢站,再由加氢站出售给消费者。
与中央制氢相对应的是分布式制氢,其工艺路线主要为电解水制氢,城市中的加氢站在站内装有氢气发生器,实现氢气生产、压缩、储存、出售一体化,或者在应用端直接安装氢气发生器,实现应用端自产自供氢气。虽然电解水制氢耗费大量电能,不过我国结合我国分布式能源并网装机与弃风、弃水电量情况,可以发现分布式制氢运营模式前景广阔。
氢能将成为传统能源的核心,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的愿景,打造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整个产业链已经显现。产业化途径、模式、方向,包括商业模式都已经开始了,可再生能源制氢也好、煤制氢也好、各种制备出来的散氢都要集中起来,这是一个大的产业链。不光是氢能源电池利用,包括分布式发电、二氧化碳合成的化学用品等等。发展氢能产业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人类必须向这条路上走。现在利用氢能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方式可以发生一个很大的变革,获取方式多元化。
二、中国制氢经营项目分析
氢能是重要的能源载体,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能源主体。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国内制氢项目投资大幅增加。据统计,2023年已有9个省份公布35个氢能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650亿,其中绿氢项目达到7项,主要分布在宁夏、河北和江苏等风光资源优势地区,进一步推进绿氢商业化发展。
2023年最新进展如下:
乌兰察布兴和县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41亿元
2023年1月3日,乌兰察布兴和县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正式获批,该项目是中国石油在内蒙古投资的首个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41.39亿元,计划建设风电350MW,光伏发电150MW;年制氢能力25700吨,用于合成氨、尿素;项目计划2024年年底投产。
大连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30亿元
2023年1月28日,大连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项目预计分期建设,一期投资约8亿元,建设100MW滩涂光伏,60MW制氢,形成年发电量1.37亿千瓦时绿电和年产2000吨的新能源绿氢产能。在未来三年计划累计投资约30亿元,逐步形成500MW新能源发电、10000吨绿氢的产业规模。
中石化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总投资57亿元
2023年2月16日,中石化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开工。项目总投资约57亿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该项目将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年可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就近用于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降碳减碳。
府谷县绿电制氢合成氨及储氢电池产业链项目,总投资53亿元
2023年2月25日,府谷县绿电制氢合成氨及储氢电池产业链项目签约。作为府谷县2023年的重点项目之一,绿电制氢与年产20万吨绿氨及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投资52.8亿元,拟建设60000m3/h电解水制氢项目、一座500kg/日示范加氢站、2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项目、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及电池储能系统制造等多个项目。
中能建风光氢储及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76亿元
2023年3月7日,中能建风光氢储及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化工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总体规划建设绿氢年产量1.7万吨、绿氨年产量3.9万吨以及配套工程,总投资76.25亿元。
中煤10万吨/年液态阳光项目,总投资49亿元
2023年3月7日,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绿色甲醇合成单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该项目总投资49亿元,规划建设风电225MW、光伏400MW、制氢约2.1万吨/年、10万吨/年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
丰镇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36亿元
2023年3月20日,国富氢能、龙源新能源及中国机械设备三方就内蒙古丰镇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签约。该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建设制氢规模约40吨/天,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建设制氢3300吨/年,日产能10吨。
中国电建满洲里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2023年4月5日,中电建签约内蒙古满洲里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1.5GW新能源发电项目(光伏600MW、风电900MW),建设6万吨/年制氢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工程预计于2024年6月前开工建设,2025年12月末竣工投产。
国际氢能冶金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项目,总投资400亿元
2023年4月15日,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配套风光发电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奠基。该项目由水木明拓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新能源制氢、120万吨绿氨、110万吨氢直接还原铁及配套建设500万千瓦风力发电。
中能建乌拉特中旗风光制氢制氨综合示范项目,总投资23亿元
2023年4月24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发改委就中能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绿电制氢制氨综合示范项目(绿电制氢项目)发布《项目备案告知书》。该项目总投资23.15亿元,建设210MW风电、50MW光伏、39MW/1h电化学储能,年产绿氢1万吨、绿氨5.7万吨。
中电建赤峰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35亿元
2023年4月24日,赤峰新辰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中电建赤峰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风电部分)社会稳定风险公示》。中电建赤峰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由电建新能源集团投资建设,内蒙古分公司负责实施,项目规划新能源装机490MW,年发电量将达12.43亿千瓦时,年产氢气1.86万吨,项目总投资35亿元。
中能建巴林左旗绿色氢基化工基地示范项目,总投资50亿元
2023年4月25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与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及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就中能建巴林左旗绿色氢基化工基地示范项目签署《绿色氢基化工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拟建设年产约2万吨/年电解水制氢设施,年产10万吨/年低压合成氨装置,适时建设1座综合加能站。
三一重能乌拉特中旗风光氢储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43亿元
2023年4月25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发改委就三一重能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风光氢储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绿电制氢项目)发布《项目备案告知书》。该项目总投资42.7亿元,建设400MW风电、100MW光伏、电化学储能建设40MW/80MWh,年生产绿氢3.6万吨、绿氨15万吨。
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1亿元
2023年5月7日,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该项目总投资10.94亿元,项目配套建设新能源装机150MW,新建14套1000Nm3/h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年产绿氢5419吨,所产氢气将送至大唐多伦煤制烯烃厂合成甲醇。
鄂尔多斯库布其4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29亿元
2023年5月23日,内蒙古杭锦旗能源局就鄂尔多斯库布其4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发布《项目备案告知书》。该项目由内蒙古库布其绿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总投资29.45亿元,制氢能力为15460吨/年,配套并网式250MW风电、150MW光伏发电装机规模。
兴安盟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总投资30亿元
2023年5月25日,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生物质发电装置,绿色甲醇合成装置等主要生产线及配套公辅工程,建成后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
中广核100万吨风光制氢绿色甲醇项目,总投资260亿元
2023年6月13日,内蒙古赤峰市政府与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扬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三方正式签约风光制氢10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协议投资约260亿元,项目将落地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
丰镇年产5万吨绿氢暨氢能装备产线项目,总投资330亿元
2023年6月27日,融科氢能、中国电建昆明院及丰镇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年产5万吨绿氢暨氢能装备产线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集风光氢储于一体,采用国际先进的PEM制氢技术,通过3GW可再生风光能源制氢,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PEM制氢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30亿元。
兴安盟京能煤化工可再生能源绿氢替代示范项目,总投资37亿元
2023年6月28日,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发改委就兴安盟京能煤化工可再生能源绿氢替代示范项目(制氢部分)发布《项目备案告知书》。兴安盟京能煤化工可再生能源绿氢替代示范项目总投资36.76亿元。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制氢站配套60套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最大生产效率为60000Nm3/h,平均生产效率为32400Nm3/h,年制氢2.5万吨。
纳日松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总投资23亿元
2023年6月29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成功产氢。该项目由三峡能源牵头投资23亿元建设,项目利用采煤回填区建设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为7.4亿千瓦时,其中20%将直接输送至当地电网,剩余80%用于绿氢生产。项目安装15套1000标方/小时的碱性电解制氢装备,年产氢气约1万吨、氧气约8万吨。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总投资30亿元
2023年6月30日,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线路、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公用工程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电解水制氢能力20000吨/年、储氢能力210000Nm3、输氢能力28000Nm3/h。项目所产绿氢将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开创绿氢炼化新路径。
中煤50万吨/年离网型风光制氢合成绿氨技术示范项目,总投资245亿
2023年6月30日,中南电力设计院中标中煤50万吨年离网型风光制氢合成绿氨技术示范项目立塔测风服务项目。该项目建设地点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规划建设50万吨/年离网型风光制氢合成绿氨,项目总投资约245亿元,计划2024年4月开工建设,2026年3月全面投产,规划制氢产能9万吨/年。
亿华通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8亿元
2023年7月17日,亿华通发布消息称公司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一期)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由亿华通全资子公司国创河北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实施。项目总投资17.6亿元,规划建设200MW风电、24万标方/小时制氢站、配套储氢装置及40MW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赤峰市能源物联网零碳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44亿元
2023年7月17日,赤峰市能源物联网零碳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元宝山区风电)及性能第二次环评公示。该项目由远景能源有限公司、赤峰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申报,总投资金额为43.62亿元,建设450MW风电、50MW光伏、电化学储能75MW/300MWh,制氢能力24200吨/年。
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总投资51亿元
2023年7月18日,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配套14万吨绿氢合成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公示。该项目总投资50.8225亿元,
拟建电解水制氢5.2万Nm3/h,1座空压制氮站,14万吨绿氢制绿氨装置。
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45亿
2023年7月19日,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进行环评公示。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设500MW风电、电化学储能50MW/100MWh,储氢27.5万标方,年生产绿氢2.16万吨,下游生产绿氨。
鄂尔多斯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亿元
2023年7月24日,上海河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制氢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达到初步设计深度)。据悉,鄂尔多斯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3.55亿元,项目包含新能源制氢储氢站和配套风光发电装置,年产绿氢5445吨。
腾格里6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41亿元
2023年7月28日,腾格里6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该项目总投资40.77亿元,由内蒙古阿拉善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计划建设400MW风电、200MW光伏、制氢能力达到20827吨/年,项目用氢场景为庆华腾格里精细化工合成氨项目及己内酰胺装置产能提升项目。
远景通辽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98亿元
2023年8月3日,内蒙古扎鲁特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远景通辽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发布《项目备案告知书》。该项目总投资98.4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300000Nm3/h电解水制绿氢装置,60万吨/年绿氢制合成氨装置及30万吨/年绿甲醇装置。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96亿元
2023年8月9日,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环评公示。该项目是吉林省首批“氢动吉林”大型氢基化工示范项目,总投资296亿元,主要建设新能源电源、年产60万吨绿色合成氨/醇生产线、年产50台套1000m3/h碱性电解水装备生产线和4座综合加能站等,基本涵盖制氢、加氢、氢基化工、氢能装备全产业链条。
中能建石家庄光伏制氢及氢能配套产业项目,总投资32亿元
2023年8月9日,中能建石家庄鹿泉区光伏制氢及氢能配套产业项目获备案。该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项目涵盖电解水制氢、综合加能站以及风电光伏等,并致力于推动氢能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63亿元
2023年8月14日,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第四批施工、设备项目集中招标招标公告发布。该项目总投资63.32亿元,采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空分制氮生产合成氨,风光发电工程装机量800MW,配套建设40MW/80MWh储能装置,制氢3.2万吨/年,合成氨建设规模18万吨/年。
根据《2024-2029年中国氢燃料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分析,2020中国碳排放量全球范围排名第一,碳减排迫在眉睫。交通工具的普及,叠加工业、农业、建筑等各领域生产制造等因素,使用能源带来了大量碳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形成。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总计9899.3百万吨。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总量排名第一,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7%。长期不节制排放会使得气温继续升高,从而引发出区域天气奇变、海洋酸化、自然界生态系统紊乱、物种灭绝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等不良后果。所以碳减排迫在眉睫。转型发展新能源可以助力减少碳排放带来的危害。新能源来源干净(风、水、太阳等)、污染物排放少,可直接实现保护环境目的、遏制温室效应加剧。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不平衡属于煤多缺油少气,天然气和石油依赖进口使用,发展新能源亦可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调整能源使用不均衡局面,逐步拜托依赖,建立自有能源发展体系。开发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自有能源危机、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路径。
截至2021年11月份,全球制定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和地区有66个。有191个国家提交了第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涉及的减排量涵盖了全球9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有27个国家和欧盟已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通报了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发展战略,这其中也包括“净零承诺”。各国均在向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推进。
净零碳承诺需要有严格的短期及中期行动来支持,国家间正在制定愈加严格的碳定价工具。从碳排放交易机制来看,日本、新加坡等亚太国家制定价格为2-3美元/吨二氧化碳;与中国人均碳排放相近的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定价已高于20美元/吨,采取更严厉的机制力达净零碳承诺。
图表:各国碳排放价格与碳排放比重
国际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已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全球范围内已有131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全球项目总数达到359个。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投资将激增到5000亿美元,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重的达到18%。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截止2020年,火力发电仍然占据中国发电结构的主导,占比达到57%。同年世界平局水平为33.8%,中国能源结构转变迫在眉睫。氢气作为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是双碳目标战略下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碳中和2060的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到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20%。中国未来有望领跑全球氢能产业发展。
储藏有量,用有需。中国目前煤炭储量较为丰富,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3%,石油、天然气较为稀缺。但储产比情况不乐观,以目前的探明储量,石油资源还可以继续开采18.2年,天然气43.3年,煤炭37年。清洁氢能,热值强,缩成本。热值是指单位重量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评价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单位以兆焦/干克(MJ/kg)表示。平均来看,石油为41.87MJ/kg,天然气为38.97MJ/kg,原煤为20.93MJ/kg,而氢气的热值达到142.4MJ/kg。国际上多以标准燃料应用的基热值(标准煤当量)29.27MJ/kg计量,石油、天然气折算标准燃料系数分别为1.4286和1.33,氢气达到4.865,是极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全球碳排放平均价格和美国能源协会公布的中国碳排放量数据计算得出,2019年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碳税价格已经达到323.2亿美元。氢能源使用对于实现时间短、任务重的碳中和目标有重大战略意义。
图表:各能源净热值对比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当前我国氢气产能约每年4100万吨,产量约3342万吨,是世界第一产氢国,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实现平价,在2060年碳中和情境下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需求方面,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加至3715万吨,2050年可到9690万吨,2060年则增加至1.3亿吨。已知202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大约为3342万吨,其中化石能源制氢(灰氢)占比最大,约为67%左右,灰氢量大约为0.224亿吨,而2020年绿氢占比仅3%。《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9690万吨,其中灰氢制取比例从67%降至20%,绿氢制取比例提升至80%。因为灰氢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产氢仍会带来一定的碳排放量,而绿氢完全通过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制氢等技术将实现零碳排放。相比之下2050年由于绿氢的占比不断增加,优化灰氢,碳排放将会大幅度减少,逐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其中等量氢需求量下所需传统能源的碳排放量可用其产生的热值作为换算依据,以2050年为例:所需的0.969亿吨氢将会释放的能量约等于6.593亿吨煤释放的热量,其产生的碳排放等于6.593亿吨煤*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64吨CO2/吨标煤),也就是17.405亿吨CO2,假设每单位碳税为3美元,则将会产生52.21亿美元的碳税。而制取氢能源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主要理解为非绿氢制取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碳中和背景下煤炭制氢的低碳发展》研究可知,煤炭制氢将排放约20.90KGCO2e/kgH2,前面信息可得2050年我国灰氢量大约为0.193亿吨,因此灰氢的制取过程将会产生4.05亿吨二氧化碳。综合来看,到2050年,若氢气完全替代煤炭作为能源,将减少13.34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假设每单位碳税为3美元,则节约的碳税价格达到40.03亿美元,综上,氢能减少的碳税效率高达40.03亿美元/52.21亿美元=76.7%。有效实现降碳税节约我国能源发展成本。
到2060年我国氢气利用结构中工业占比最大(约占60%),其次为交通(31%)。利用于工业领域,如炼油、氨生产、炼钢等,氢不仅可以当作能源亦可以当作燃料实现大规模应用。其次氢能凭借其高储能、高效释放和优秀燃料电池等特性,将有31%用于交通领域下,尤其在商用车、重型卡车中替代率高。在预计2060年我国氢需求量大约为1.3亿吨的前提下:工业领域用氢7.8千万吨,相当于减少53.07千万吨煤炭用量(利用热值对比氢得出);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3万吨,相当于减少27.56千万吨煤炭用量,建筑及其他领域用氢1.17千万吨目当于减少7.96千万吨煤炭。根据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三氧化碳排放因子,工业、交通和其他领域减少的碳排放量分别为41.1、72.76和21.01干万吨,由于工业领域具有规模大占比高、多为B、G端为主导发展制造、自我传统能源转型压力大,产生的碳排放成本庞大等特点,所以氢能优先大规模布局工业领域一方面可以加速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高效减少碳税,帮助企业和国家在国际舞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交通领域的用量将提升。
来源: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