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工业气体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状态,发展至今已成为支撑国家经济转型与新兴产业崛起的关键力量。《气体人——致敬中国气体行业奋斗者》专栏旨在通过讲述几代“气体人”的故事,展现他们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本专栏不仅回顾了老一辈开拓者的无私奉献,也聚焦新一代技术人才的锐意进取,希望通过这些生动案例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推动中国工业气体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图示:顾安忠
工业气体被视为工业的“血液”,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石油化工、半导体制造以及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低温气体的制备、储存与运输技术,成为了连接资源与应用的关键桥梁。在这样的背景下,低温制冷技术应运而生。
低温制冷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漫长过程中,离不开那些在行业早期孜孜以求的开拓者们。现年85岁的顾安忠教授,不仅是工业气体低温工程领域的专家,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技术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他从船舶动力专业起步推进该学科发展,又推动船舶辅机专业、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科创办和建设,最终深耕于工业气体低温制冷技术,特别是在液化天然气领域;他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液化天然气技术》书籍,该书被业界称为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圣经”;他共参与撰写了十多本著作,已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近50名。至今,他还孜孜不倦地投身于低温制冷行业的发展中。
不做海外“二等公民”,坚定回国实现自我价值
1957年,顾安忠踏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门。在那个时代,能够成为大学生,无疑是被社会高度认可与尊敬的“天之骄子”。
毕业之际,学校发布动员,急需一些毕业生留校任教。顾安忠听从组织安排,留在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的大门缓缓向世界敞开。1982年,顾安忠他前往美国深造。
在美国的燃气工业研究院,顾安忠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科研人才,高水平的文化氛围与科技成果让他目不暇接。实验室里精密的仪器、图书馆中浩瀚的文献、课堂上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这一切都让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图示:1982~1985年,在美国伊州理工大学和燃气工艺研究院進修学习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尽管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那种“二等公民”的微妙感受始终挥之不去。顾安忠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坚持要学成回国。
海外进修的经历,对顾安忠而言,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充实与提升,更是视野的开阔与理念的更新。液化天然气,海外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进入产业化,但中国相关人才走出国门,正式开启研究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了。因此,他亲眼见证了国外液化天然气技术的成熟与产业化,深刻体会到中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种差距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促使他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到液化天然气技术的本土化研发与应用中。
从跟随到领跑,助力国内低温制冷技术产业迎来辉煌
随着研究的深入,顾安忠教授和他的团队逐渐意识到低温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尤其是液化天然气的储存与运输需要-160℃的低温环境,这一领域对技术的严苛要求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被并称为世界上三大主要能源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其重要性就显得日益凸显。
早些年的国内,天然气的运输和储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每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被液化,其体积可缩小约600倍,但这个过程需要-162℃的极低温度才能实现。因此,作为运输液化天然气的重要工具,液化天然气船(LNG船)的建造难度极高,其战略意义对于任何国家都不可忽视,它与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并称为造船工业的“三颗明珠”。过去,液化天然气船(LNG船)这一领域长期被日韩等少数国家所主导。
如今,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船(LNG船)建造国之一。“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是第一位,世界上很多液化天然气船(LNG船)都是中国拿下的。”顾安忠指出。
图示:2016年在澳大利亚珀斯代表中国把第十九屆液化天然气大会(LNG19)的举办权拿到中国召开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造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积累。沈鼓、陕鼓等企业在压缩机技术上的进步,潜滤泵、卸料臂等关键元件的国产化,以及隔热材料、贮罐钢材等核心材料的自主研发,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国产液化天然气船可以实现70%-80%的国产化技术替代,大幅减少了对外技术的依赖。
图示:荣获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在顾安忠及产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液化天然气技术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经过了三四十年的发展,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多样化。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比如在食品保鲜、体育、医疗以及数据中心、量子计算和航空航天方面。
薪火相传:写书与人才培养两手抓
顾安忠深知,知识的传承与普及同样重要。他的第一本著作《液化天然气技术》一经问世便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半年之内,首批书籍便销售一空,后序更是多达10次印刷,总销量达到了22,000册。业界把该书称为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圣经”。
图示:2024年7月份出席《液化天然气气技术手册(2版)》出版论坛大会
有了国内液化天然气领域首本书作铺垫,顾安忠教授又推出了涵盖丰富行业数据的《液化天然气技术手册》和一本事关维护保养跟调试的书籍,这三本书也在后来被该领域的同类书籍所借鉴。
图示:顾安忠所捐赠的书籍
2024年,顾安忠还向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捐赠了多本重要书籍,包括其主编的《液化天然气技术》和《液化天然气运行和操作》,与成德营合著的《中国液化天然气之梦》,以及参与编写的中国首部《船舶制冷装置》的专著。
在从事制冷和低温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40余年里,顾安忠教授参与撰写了十多本著作,这些作品在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人才培养方面,顾安忠教授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截至目前,顾安忠已指导博士生20名,硕士生24名,是3名博士后的联系教授。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成为了低温制冷产业的中坚力量。
“看到第三代、第四代人才上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样我们的产业的和专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希望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欣慰地谈道。
退休后的顾安忠并未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活跃在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虽然已85岁高龄,但他还坚持去学校,每天在学校至少2-3个小时,参与科研项目的推进和探讨,有时还会受邀参加博士生答辩评审。有时,他还会偶尔到外地出差。
回望往昔,顾安忠教授的内心交织着深沉的感慨与由衷的欣慰:“我是一个老兵,能够亲眼见证这个行业从启蒙到产业链的建立,我感到无比欣慰。我相信,在未来的30年里,低温制冷技术将继续作为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